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月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1日签署命令,终止

小张的社会 2025-11-04 10:29:39

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月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1日签署命令,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能源开发协议的第三和第四条,理由是芬兰自2022年4月起就单方面拒购俄电,俄方自然不再承担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跨境能源合作,为何突然走到法律层面的终点?这背后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利益博弈,更藏着能源合作中最现实的生存逻辑。   这份始于 1972 年的协议,原本是邻里间互利共赢的典范。武奥克萨河作为连接两国的天然纽带,上游芬兰的伊马特拉水电站和下游俄罗斯的斯韦托戈尔斯克水电站,靠着跨境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一起运转了 53 年。   按照协议约定,俄罗斯方面会因为水电站运行给芬兰造成的每年 1990 万度电损失,以补偿供电的方式进行弥补,这种互补模式让芬兰长期能用上稳定的俄电。   而俄罗斯也曾占据芬兰 10% 的电力市场和超过 60% 的天然气市场,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氛围一度十分融洽。谁也没想到,这样的良性循环会在 2022 年被打破。   芬兰在 2022 年 4 月单方面停止采购俄罗斯电力,紧接着俄罗斯在当年 5 月就暂停了对芬供电,这次米舒斯京签署命令终止协议相关条款,更像是对三年前就已断裂的合作关系,进行一次正式的法律确认。   对芬兰来说,这个决定带来的连锁反应早已显现,拒绝俄电后该国电价一度暴涨 463%,即便后来找到了替代能源,2024 年的能源价格仍比危机前高出 40%。   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直线上升,赫尔辛基的退休老人每月电费从 50 欧元涨到 200 欧元,退休金大半都要用来缴电费,中小企业更是抱怨电费涨幅超过利润增速,不少制造业企业只能选择外流。   更直观的是经济数据,2023 年芬俄双边贸易额骤降 82.96%,芬兰当年经济增速仅 0.1%,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例预计到 2025 年将升至 79.1%,为了摆脱能源依赖砸下的几十亿欧元基建投入,最终还是要由民众和企业买单。   俄罗斯这边看似是被动应对,却也在这场变动中完成了战略转向。欧洲多国纷纷拒购俄能源后,俄方加速将出口重心转向亚洲,2024 年亚洲和大洋洲已经承接了 81% 的俄原油出口,而 2020 年这一比例还只有 41%。   其中 “西伯利亚力量” 天然气管道对华供应接近满负荷,中国和印度成为俄能源的最大买家,多少弥补了欧洲市场流失带来的损失。这种转型背后,其实更能看出大国合作应有的姿态 —— 不把能源当政治筹码,而是基于互利共赢的长期考量。   反观我国,在跨境能源合作中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无论是与周边国家的能源管道建设,还是参与国际能源治理,都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既保障了自身能源安全,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稳定预期,这种大国担当在复杂的国际能源格局中显得尤为珍贵。   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合作落幕,最让人唏嘘的是双方都要付出的沉没成本。曾经作为跨境合作典范的能源协议,如今因为地缘格局变动而沦为牺牲品,芬兰失去了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俄罗斯也少了欧洲市场的便利通道,反而让挪威等第三方趁机填补了欧洲能源市场的空缺。   其实能源合作本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毕竟民生福祉才是根本,把能源当作政治博弈的工具,最终只会让普通民众承受后果。   我国在国际合作中始终坚守的原则,恰好给这场纷争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尊重各国利益诉求,通过平等对话化解分歧,才能实现真正的长久共赢。反观俄芬之间的能源合作破裂,不仅让两国利益受损,也给地区能源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那么大家觉得,芬兰的能源转型之路还会遇到哪些挑战?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战略转向能否持续见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