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正忙,却被禁烧“牵着走”?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揭示农村治理两难困境 人民日报刊登

祐安 2025-11-05 09:57:47

排涝正忙,却被禁烧“牵着走”?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揭示农村治理两难困境 人民日报刊登的读者来信显示,在持续降雨和排涝压力之下,村民们忙于清淤排涝,生活节奏紧张。而与此同时,村里却在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环境治理的初衷固然值得肯定,但倘若执行方式变得“死板”,基层治理就如同被绑在同一根绳上,难以带领群众走出困境。 禁烧的目的在于减少烟尘、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火灾风险,但农村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也不容忽视。若秸秆得不到妥善处理,除了燃烧带来的污染,还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田间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若没有替代办法,禁烧就成了“只禁止燃烧,却不指导如何利用”的空洞口号。 治理应从“目标 - 路径 - 工具”三条线同步推进:一是将禁烧时间与水灾高峰期错开,实施弹性管理;二是为秸秆还田、堆肥、能源化等多元化利用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构建区域性的秸秆处理体系;三是加强培训与示范,鼓励当地企业或合作社参与秸秆资源化产业链,降低农户成本;四是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允许村民就执行中的困难提出诉求,确保政策落地既有成效又有温度;五是运用数字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如进行地块管理、标识禁燃区、公开热线与监督数据。 只有将环境治理和民生服务统筹考量,政策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自觉执行。 你们当地在禁烧与排涝方面遇到了哪些具体矛盾?是否有成功的替代方案或示范经验可供分享?对你们而言,最需要哪类支持(技术、财政、信息沟通还是监管方式调整)?欢迎留言讨论。农民秸秆禁烧 乡土评论

0 阅读:7
祐安

祐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