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AI的这场豪赌,或许已是本世纪最危险、也最无法回避的赌局。 AI会抢走我

Mr孙宁 2025-11-05 12:29:59

人类与AI的这场豪赌,或许已是本世纪最危险、也最无法回避的赌局。 AI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吗?它会拥有自我意识甚至最终失控吗?这些担忧并非空谈。AI教父辛顿警告多模态AI可能已拥有意识,更有AI系统被曝公然违抗人类关机指令。当全球科技圈痴迷于追求更大模型、更快速度时,阿里巴巴发布了国内科技公司首份“AI向善”报告——《阿里巴巴AI行动向善报告2025》,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这份报告的核心在于:AI的善恶,取决于我们如何塑造它。与过去所有技术不同,AI会学习、会进化。放任它在野蛮竞争中生长,后果不堪设想。阿里的选择是从源头入手,为AI注入“向善”的基因。 他们具体做了什么?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首先,在报告发布现场,一位叫帆哥的开发者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正在为盲人制作一款AI眼镜。用的正是阿里通义千问的开源模型Qwen-Omni。他也将自己AI眼镜的代码开源,他说,想用技术弥补一些生命的遗憾。 这样的尝试在阿里并不孤单。达摩院的医疗AI,让一次普通的CT扫描就能筛查出13种疾病,正在浙江景宁、云南澜沧这些偏远地区默默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不增加额外的辐射,技术就这样安静地融入了生活。 在教育的世界里,阿里的“少年云助学项目”已经在全国建了三百多间云教室。三十万乡村师生透过屏幕,看见了更广阔的知识天空。而夸克在今年上线AI志愿填报功能生成了1200万份高考志愿,受到帮助的考生,有一半来自小城和乡镇。技术正在悄悄填平那些因地域而产生的信息沟壑。 从9年来帮助找回五千多个走失儿童的“团圆”系统,到为肢体残疾的人提供过亿次轮椅导航服务的高德,阿里巴巴的技术向善之路走得很早,也很稳。 AI究竟是什么?是冷冰冰的算法,还是温暖的助力?阿里的回答是: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向善”的选择见初心。 当科技巨头们都在追逐更快的算力、更大的模型时,有人依然记得——技术最终要回到人,回到那些需要被看见的生活角落。

0 阅读:1
Mr孙宁

Mr孙宁

知名财经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