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真慌了,马来西亚部长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因

论史家 2025-11-05 15:56:11

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真慌了,马来西亚部长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因设备和人员都来自中国!   日本自从稀土新规下来后,在稀土这事上忙得脚不沾地,到处找能替代的供应来源。   本来稀土供应大半捏在中国手里,高端的更是全靠中国,这情况持续了不少年。   直到新的出口规则出来,日本那边彻底坐不住了,赶紧把目光投向马来西亚,一门心思要从当地的莱纳斯工厂抢货。   那家被日本盯上的莱纳斯工厂,看着是马来西亚地界上的,实际上根本离不了中国。   工厂里那些分离稀土用的关键机器,十台里有七台是从中国江西运过来的,现场负责调机器、控工艺的熟手,一半以上都是中国来的技术员。   前一年中国这边环保检查,零件晚送了俩月,工厂产量直接降了三成,当时就把问题暴露得明明白白。   日本着急转向马来西亚,说白了就是被新规打了个措手不及,之前习惯了安稳的供应,突然面临限制,高端制造的生产线都可能受影响。   可他们没算到,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能力根本撑不起来。   莱纳斯是中国以外少有的能加工重稀土的工厂,但这家工厂的技术底子其实是中国的,连处理放射性废料的技术,都得靠中国的专利才行。   美日这些年一直喊着要搞供应链脱钩,又是签协议又是砸钱投资,想绕开中国建一套新体系,美国和日本刚签了框架协议,砸了不少钱进去,还拉上澳大利亚搞合作。   可实际情况是,美国自己的工厂还得把矿石运到中国加工,澳洲的矿挖出来也得靠中国设备处理,所谓的“安全供应链”,其实一戳就破。   马来西亚自己也犯愁,手里握着不少稀土资源,本来想禁了原矿出口,逼着企业在本地加工增值,多赚点钱。   可真动手才发现,加工这活儿没那么简单,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纯度不够,比中国的差了一截,成本反而高很多。   卖原矿赚不到钱,还得把资源拱手让人,想卖加工好的成品,又比不过中国的品质和价格,怎么算都是亏。   莱纳斯的CEO倒是喊着“非中即贵”,想借着政策红利抬价,说能提供安全供应。   可这家工厂的新产能要等挺久才能投产,就算投产了,产量也没多少,成本还高得离谱。   他们所谓的安全供应,其实就是让下游企业花更多钱买个心理安慰,那些依赖稀土的车企、军工企业,最后还得为这高成本买单。   马来西亚的处境挺尴尬的,想靠稀土资源左右逢源,一边对中国抛橄榄枝要技术援助,一边又对西方示好,想拿资源换投资。   可技术这东西不是说要就能来的,稀土加工得经过上百道工序,对精度要求极高,本土根本没那么多懂行的人。   之前花高薪挖了中国的技术团队,也没能追上中国的工艺水平,莱纳斯堆了几十万吨废料没处处理,当地居民早就有意见,连永久执照都拖了十几年没批下来。   中国的优势从来不是单靠资源多,这么多年下来,从开采、设备制造到加工工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这套体系不是砸钱就能短期建起来的,得靠时间积累和技术沉淀。   全球大部分的加工产能都在中国,这不是偶然,是多年深耕的结果。   现在出台的出口管制,也不是简单的限制,而是对整个产业链话语权的把控。   美日澳折腾了半天,搞出来的替代项目要么产能低,要么成本高,要么环保不过关,巴西、越南那些地方的新矿,加起来的产量都不够看。   他们以为找个有矿的国家,建个加工厂,就能摆脱依赖,却忽略了设备、技术、人员这些核心环节。   莱纳斯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就算把工厂建在马来西亚,核心的东西还是中国的。   马来西亚重申出口禁令,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要是真敞开卖原矿,等于白送资源,赚不到多少利润。   可自己加工又没能力,只能硬着头皮维持禁令,再想办法找技术支持。找来找去,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毕竟只有中国能提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还能帮着解决环保问题。   马来西亚想靠资源翻身,却被技术短板卡住了脖子,美日想重建供应链,却低估了全产业链的复杂性。   说到底,稀土话语权从来不是靠找替代来源就能抢来的,是靠几十年磨出来的全产业链实力,这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0 阅读:14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