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65岁的赵老翁,为给远嫁回家种蒜的女儿买馒头,冒雨骑车遭遇车祸,因特重型颅脑损伤卧床2年后去世。交警认定肇事司机黄某因驾驶安全性能不合格车辆、未规范驾驶负主要责任,车主承担次要责任。法院两度判决黄某共赔偿近58万元,但他提前转移财产,仅支付2万余元后便拒不履行,家属维权陷入困境。本文拆解事故责任认定、执行难的法律问题,梳理网友争议,聊聊遭遇“老赖”该如何维权。 一、痛心!65岁父亲冒雨买馒头,一去不返遭车祸 2022年10月5日傍晚,河南开封下着小雨,65岁的赵老翁骑着电动自行车出门了。远嫁浙江的女儿特意回娘家帮忙种蒜,忙活一天累坏了,老父亲心疼女儿,想着不做饭了,去附近大蒜市场买些馒头当晚饭,可谁也没想到,这短短几分钟的路程,竟成了永别。 天色渐渐变黑,父亲却迟迟没回家,儿子赵先生心里发慌,开着小货车四处寻找。就在这时,交警的电话打了过来,告知他父亲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赵先生火速赶到医院,眼前的场景让他崩溃:父亲浑身是伤,被诊断为脑疝、特重型颅脑损伤、颅骨多发性骨折等多种严重伤情,医生立即安排了手术。 此后,赵老翁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先后在三家医院住院70天,医疗费花了一大笔。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2022年12月,赵先生只能把父亲接回家调养。谁曾想,这场车祸让老人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卧床2年后,2024年12月3日凌晨,65岁的赵老翁在家中去世,鉴定结果显示,他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引发的并发症直接相关。 二、法律拆解:责任认定清晰,赔偿为何难兑现? 这起事故的责任划分并不复杂,但赔偿款的执行却让家属寒心。这里的法律关键点,一次说清楚: 1. 事故责任:司机主责、车主次责,法律依据明确 肇事司机黄某事发时称“被远光灯晃得看不清”,但交警调查发现,他驾驶的车辆右前灯早就不正常,事发前3天还去过维修店,经鉴定近光灯性能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1条,驾驶人上路前必须检查车辆安全技术性能,严禁驾驶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黄某没履行检查义务,再加上未规范驾驶,最终被认定负主要责任;而赵老翁横过机动车道时未下车推行,负次要责任,这个认定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另外,车主赵某作为车辆所有人,有义务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却让存在隐患的车辆上路,因此也要承担20%的赔偿责任。 2. 两次起诉:判决有依据,但“执行难”成拦路虎 第一次起诉是2023年2月,法院判决黄某赔偿11.98万、车主赔偿4万,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内赔付18万。可黄某仅支付2.28万后就没了下文。 父亲去世后,赵先生再次起诉,法院终审判决黄某赔偿约48万、车主赔偿16万。这次车主履行了义务,但黄某早有预谋,2024年10月就转移了财产,导致法院强制执行也没进展。 从法律上讲,黄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赵先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黄某的刑事责任,倒逼他履行赔偿义务。 3. 遇到“老赖”转移财产,该怎么办?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慌,但其实有明确的维权路径: - 申请财产保全:起诉前或起诉时,及时向法院申请保全对方财产,防止转移(赵先生虽然后续做了,但时机稍晚); - 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生效后,立即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询对方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 - 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对方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可向公安报案,按“拒执罪”追责; - 追加被执行人:如果发现对方是恶意转移财产给亲属或他人,可起诉要求撤销转移行为,将接收财产的人追加为被执行人。 三、网友吵翻:赔偿款拿不到,法律的尊严在哪?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纷纷为赵先生一家鸣不平,讨论焦点集中在“老赖如何治理”上: 愤怒谴责派:“太气人了!老人一条命换来的赔偿款,司机居然转移财产耍赖,这是把法律当摆设吗?必须严惩这种老赖,让他付出代价!” 心疼家属派:“老人本来是心疼女儿,结果遭此横祸,卧床两年多痛苦离世,家属不仅要承受丧父之痛,还要费心追讨赔偿,太不容易了!” 支招维权派:“赶紧去公安报案,告他拒执罪!另外查查他转移的财产去向,申请法院撤销转移行为。还有,一定要让他上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看他还能躲多久!” 司机黄某转移财产、拒不履行判决的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良知,更触犯了法律底线。“执行难”不是“不能执行”,而是需要更有力的手段打击老赖。那么,你觉得该如何加大对老赖的惩戒力度?遇到这种情况,家属除了报案和申请强制执行,还能有其他办法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用户80xxx45
对于56万,什么拒执罪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