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卢秀燕和侯友宜不愿意出席典礼,毕竟郑丽文当选主席是“台独分子”最伤心的事情。

芸霄记史 2025-11-05 19:14:09

不怪卢秀燕和侯友宜不愿意出席典礼,毕竟郑丽文当选主席是“台独分子”最伤心的事情。   在典礼前,民进党早就盯住了卢秀燕和侯友宜的顾虑,有意散布郑丽文上台会让两岸关系恶化、可能导致冲突的说法,还特地伪造一份所谓的“大陆打击目标清单”,指向台中和新北,让两地民众不安。   与此同时,他们推动“地方自治扩权”,把两岸事务的部分话语权交到地方市长手里,看似政策创新,实则是挑动这些地方大员和党主席之间的隔阂。   卢秀燕面临的困境很现实,台中大量农产品靠大陆市场消化,这条经济命脉她一直默默维护,却不敢在公开场合明确支持“一中原则”,因为一旦民进党抓住把柄,她就会被贴上“卖台”的标签,丢掉中间选民支持。   郑丽文上任后推动“两岸农渔业合作论坛”,并点名台中参与,这等于逼她当众表态,去会被绿营攻击,不去又显得党内不合拍,她最终只能用缺席来避险。   侯友宜的顾虑同样不小,新北的制造业产值占台湾极大份额,许多台商依赖大陆市场稳定经营,他必须照顾这些人的利益,但他同时怀有2024参选的打算,美国方面也曾暗示他别与大陆走得太近,否则不会支持他的竞选。   郑丽文不仅旗帜鲜明反“台独”,还公开表示两岸政策不该由外部势力指手画脚,这让侯友宜很难跟她同台,支持她,会得罪美国;反对她,会失去台商和深蓝选票,于是,他也选择缺席。   郑丽文的出现,打破了国民党过去在两岸议题上畏首畏尾的惯性,她不仅公开声明“两岸同属一中”,还迅速在人事上动刀,撤换与卢、侯关系密切的成员,启用愿意推动两岸交流的年轻力量,收紧党权。   这种做法直接冲击了地方市长过去的自由空间,也让那些习惯维持模糊立场的派系感到威胁。   这场缺席,不是单纯的时间冲突,而是两位地方大员在外部压力、经济利益和政治前途之间的权衡,民进党用舆论施压和制度操作,让他们更不愿与郑丽文绑定。   两人一边享受大陆市场带来的红利,一边在公开立场上畏畏缩缩,既想利用国民党招牌,又不愿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国民党喊了多年反“台独”,可关键时候却有人把个人利益放在前面,这种摇摆不定,既不能真正反击“台独”,也让支持者看不清立场。   相比民进党公开表态支持“台独”,这种左右逢源更让人失望,团结抗“台独”是大义,保障地方票仓是私心。两位市长或许能暂时避开尴尬,但如果国民党继续内耗、不能整合立场,最后丢的不只是选票,还有岛内民众的信任。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