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在清朝被一分为二,从此再也没合并。 清朝有个超级大

非常盘点中 2025-11-06 00:25:41

中国古代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在清朝被一分为二,从此再也没合并。 清朝有个超级大省,论面积、财力、人才都称得上古代各省里的 “顶流”,可就因为太过强势,最终被一分为二,从此再也没合并过,这就是江南省。 它的底子其实是明朝的南直隶,清朝入关后改了名字,地盘大得吓人,不仅包含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连江西婺源、湖北英山这些地方都算在里头,横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南北距离足足一千多里地。 这地方有多厉害?说出来能吓一跳,清初全国三分之一的赋税都从这儿收上来,漕运粮食更是占了全国一半,简直是朝廷的 “钱袋子”。更绝的是人才,每次科举考试,江南省上榜的举人和进士能占全国近一半,民间都传 “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可越是厉害,清朝统治者越坐不住,这么大块肥肉攥在一个行政区手里,万一有人借机闹事,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江南一带反清情绪还挺浓,毕竟是明朝老朱家的 “龙兴之地”,南京当过陪都,凤阳是朱元璋老家,把这些地方捆在一起,实在太容易抱团了。 除了政治上的顾虑,管起来也实在费劲。那么大的地盘,江南江北气候、风俗差得远,江南这边苏州、松江富得流油,江北有些地方还在闹灾荒,俩巡抚分管两地,遇事总扯皮推诿。 更头疼的是科举,江南文风盛,每次录取名额几乎被苏南、皖南的才子包圆了,江北读书人拼命苦读也难中举,怨气越来越大,长此以往肯定要出乱子。 于是顺治十八年先下了第一步棋,把江南省拆成 “江南左” 和 “江南右” 两个布政使司,各自管钱粮民政。到了康熙六年,干脆直接定名,“江南右” 取江宁(今南京)、苏州的首字叫江苏省,“江南左” 拿安庆、徽州的首字叫安徽省,算是正式分家了。 不过这分家也没那么彻底,安徽的布政使居然在南京待了近一百年,直到乾隆二十五年才搬到安庆,那段时间安徽官员办公得跨省去江宁,也是够折腾的。 有意思的是,就算分了省,“江南” 这个名字还被用了好久。康熙之后的官方文书里,经常把 “江南” 和浙江、山东这些省并列,苏州的碑刻直到清末还写着 “江南苏州府”,连按察使司的全称都带着 “江南” 二字,总督名号也一直是 “江南江西总督”,仿佛这省从来没分开过。 但名分一旦定了,再合起来就难了,后来上海从江苏分出来成了直辖市,江苏和安徽也各自走出了不同路子,一个靠工商业领跑,一个凭文化底蕴立足。 现在再看,当年的拆分其实是顺势而为。就像把一大块蛋糕切成两块,虽然少了当初 “一家独大” 的气势,却各自活出了特色。 而江南省的故事,也成了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最典型的 “强省拆分” 案例,藏着古人治国理政里 “平衡之道” 的智慧。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