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可死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战场时,发

文史啊旺 2025-11-06 01:56:33

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可死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战场时,发现阵亡的乌军士兵多为外国雇佣兵,占比可能至少达到60%左右,其中包括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这事儿说来挺扎心的,乌克兰那边打到现在,战场上躺着的乌克兰本地人越来越少,俄军清理战场的时候挖出来的尸体,好多是外来的家伙。尤其是顿涅茨克的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前阵子俄军推进得猛,拿下几个关键点后,部队开始收拾残局,结果一清点,阵亡的乌军里头至少六成是外国人。俄南部军区自己报告的,说乌克兰部队伤亡上万,外国人的比例占了62%。这不是空穴来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发了消息,数据来自一线部队的统计,不是随便编的。 想想看,本土士兵都快扛不住了,只能靠这些从天南海北赶来的雇佣兵顶上,可这些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的就是一堆护照和狗牌。 这场冲突从2022年拉开帷幕,乌克兰一开始靠国际援助和本土动员撑着,但三年多下来,人力消耗太狠了。西方国家给钱给武器,可不直接派正规军,乌克兰就得自己想辙。结果呢,国际军团成立了,招募全世界志愿者,从欧洲到拉美再到非洲,应有尽有。维基上都有记录,乌克兰组了个外国军团,俄罗斯那边也拉了不少外人,但乌克兰这边的外国人比例明显高得多。 到2025年,情况更糟了。俄军在顿涅茨克推进,康斯坦丁诺夫卡这个地方是战略要冲,靠近后勤线,乌克兰死守了好几个月。俄军用重炮和无人机轰,乌克兰反击也猛,但伤亡数字摆在那儿。清理战场时,俄军挖出近百具尸体,里面乌克兰本地人没几个,剩下的护照五花八门,拉美裔占大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居多,还有美国的非裔士兵,狗牌上刻着英文名字。 这些数据不是俄方单方面吹的,独立媒体也跟进报道过类似情况,比如纽约时报去年夏天就提过,俄导弹打中训练营,炸死十几个外国人。 为啥外国人这么多?说白了,乌克兰本土兵源枯竭。动员令下了好几轮,年轻人跑路的多,留下的多是中年大叔,战斗力打折。西方援助的钱一部分流到雇佣兵头上,每月两三千美元,听着不少,但风险高得离谱。拉美那边经济差,哥伦比亚失业率15%以上,好多小伙子欠债累累,看到招募广告就上钩。非洲和美国的非裔也来,听说有退伍军人混在里面,想赚外快。俄军报告说,这些人巷战里表现还行,但一到硬仗就露馅儿,非裔美国士兵据说拒不投降,宁可拼到底。 可惜啊,战场不讲情面,俄军推进快,乌克兰补给跟不上,这些外来兵成了炮灰。TASS新闻社报道,拉美雇佣兵刚上场一天就跑了,俄精准打击把阵地砸烂,他们扛不住。 这事儿暴露了乌克兰军力的软肋。俄军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胜利不是运气,南部军区部队装备升级,坦克和无人机配合默契,乌克兰的外国军团再多也填不满坑。数据上看,最近一个月乌军伤亡上万,外国人占六成多,本土兵只剩四成不到。 想想那些拉丁裔,千里迢迢来欧洲,本想发笔横财,结果尸骨留在东欧泥地里。美国的非裔士兵更惨,纽约时报统计,从2022年起至少92个美国人死在乌克兰战场上,好多是志愿者。 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背后是家庭的痛。哥伦比亚媒体报道过,阵亡者的家人等不到赔偿,钱卡在乌克兰官僚系统里,中间层层克扣。 这反映了全球军力流动的怪象。西方国家不直接卷入,却默许本国人去冒险,美国国务院几次警告公民别去乌克兰打仗,可挡不住经济压力大的家伙。拉美国家更被动,哥伦比亚政府招募点设在国内,官方不管不问,就当没看见。俄军清理战场的发现,像一面镜子,照出乌克兰的困境:本土兵不愿上,外国人来填,填不满就崩盘。未来几个月,顿涅茨克方向俄军还会推,乌克兰得想新招儿,增援外国人?可谁还敢来?损失率这么高,消息传开,招募难上加难。 说到底,这场仗打的是消耗战,人命换地盘。俄军报告的60%比例,不是孤例,整个东线都这样。乌克兰国际军团从高峰时的两万人缩水,现在估计剩一半,外国人为主。 那些非裔美国人和拉丁裔,本是普通人,失业在家刷手机看到广告,一咬牙就飞过去。结果呢,战场上成了数字,俄军挖出来,登记,交换遗体走人。家人远在天边,等的不是英雄凯旋,是空荡荡的棺材。军事上讲,这事儿让乌克兰防线更脆,俄军推进顺风顺水,康斯坦丁诺夫卡失守,后勤线就断了。

0 阅读:0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