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终于来了! 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南海撞船的调查结论,总算姗姗来迟。 表面看是航行规划疏漏、值班人员失职的人为事故——该识别受限水域却没配资深领航员,声呐捕捉到异常也未及时上报,最终一头撞上不明物体,这艘造价上百亿的海狼级核潜艇至今还在修,复航时间一推再推到2026年底。 但这起事故,不过是把美军核潜艇常年在我国近海“游荡”的老问题,狠狠摆到了台面上。 谁都清楚,“康涅狄格”号不是来南海“观光”的。作为海狼级核潜艇,它主打深潜侦察和水下对抗,事发后迟迟不公开细节,本身就说明其任务见不得光。再看美军的水下家底:六十多艘核动力潜艇,珍珠港、关岛等基地常年满负荷运转,西太巡航频次越来越密。其中,携带洲际导弹的核潜艇,一艘就能覆盖跨洲目标,水下待机数月难被追踪;负责常规打击的则装着巡航导弹,海上多方向发射,飞行高度低,留给我们的预警和拦截时间少得可怜。 咱们的应对也一直在加码。海空防空体系早已织成网格,但水下反潜确实还在补短板。这些年,KQ-200反潜机、056A护卫舰、052D/055大驱轮番上阵搞反潜巡逻,固定和机动声呐慢慢铺开,巡逻强度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可南海、东海水文太复杂,商船又多,浅海环境噪声大,想精准识别水下目标,难度确实不小。 好在咱们的核潜艇也没停步,093、094一直在升级,有消息说新型号也在推进,重点攻克静音和传感融合技术,就是为了提升水下生存和对抗能力。而美方还在加紧布局,哥伦比亚级核潜艇计划2030年代开始常态化巡航,下一代攻击核潜艇也在推进方案,水下暗战只会越来越激烈。 其实应对思路很明确:一方面得把反潜网织得更厚,多添远巡飞机、直升机,让低频有源声呐、浮标网和数据融合成为常态;同步建海底观测链,配上无人潜航器、无人艇,联动卫星和岸站,形成全天候跟踪复核能力。另一方面,要把远海要道监视、常态护航和水文测量做细,压缩美军核潜艇靠前活动的空间。更关键的是,加快自身核潜艇的静音和指挥链升级,提升远海巡航频次,形成有效牵制。 说到底,水下力量才是真正的“隐形威胁”。只有把日常的反潜积累做扎实,把各环节的体系串起来,才能真正压住风险,守住我国近海的安全底线。

战争2013
美军港口船舶修理维护缺人,难道其航母舰船上就不缺乏维护修理人员?修理人员缺乏会导致检查人员的缺乏,美军出问题是必然的,但是这涉及到军事机密,美军绝对不会告诉外界航母关键高位人员缺乏多少。
人海里的战斗鸡
这还不容易,搞点水下移动礁石,先监听监视好敌舰的必经航路,然后冷不丁给它来个恶石挡道[滑稽笑] 战时还可以换成智能鱼水雷[得瑟]
大江东去
可能天上有反潜巡逻机在追踪它 ,慌不择路就撞了。
WJY
少来中国🇨🇳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