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这位为国家操劳大半辈子的老人终于迎来了退休生活。 孩子们都回家庆祝,一向话不多的他那天格外高兴,吃饭时都在念叨,以后要当平民,到处走一走。孙女眠眠接话说能逛商场了,他立刻应声附和,可旁边的邓先群打趣他认不认识钱,他坦诚回答“票子?不认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伟人,退休后最大的愿望竟是如此朴素。 退休没几天,11月1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最后一次正式会见外宾,送走日本客人后,记者们围上来要求合影,他欣然答应还幽默地说“这可比会见外宾轻松多了”。 看着记者们为了靠近一点不断调整位置,他也耐心配合,这种平易近人真的让人觉得特别亲切,这就是伟大的领袖吧,始终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11月20日,老部下秦基伟组织了一场老战友聚会,邓小平准时赶到人民大会堂,和宋任穷、陈锡联等老同志一一握手,还仔细询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见到杨国宇时,他没等介绍就打趣对方是“二野有名的扬大人”,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从抗日战争聊到挺进大别山,再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聊了一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告别。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战友情,真的特别让人动容,或许这就是作为革命者的榜样吧,无论过了多少年,始终记挂着并肩作战的伙伴。 退休后的邓小平生活特别规律,每天起床先喝杯浓茶,喜欢四川、安徽的青茶和西湖龙井,然后在院子里散步半小时。吃饭从不挑食,厨师做什么就吃什么,尤其爱吃回锅肉、粉蒸肉这些四川风味的菜,家里还有不浪费的家规,剩饭会做成烩饭,剩汤用来煮面条,他还打趣说“不会吃剩饭的都是瓜娃子”。 下午他会打桥牌、看球赛,看球赛时比孩子们还认真,还说“不进球,打得好也是好球”。晚餐一定要等家人到齐才开饭,有次女儿飞机晚点到九点,他也坚持等女儿回来才开饭,饭桌上还会留意孩子们的进食情况,谁吃得少了就关心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样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伟人平凡又温暖的一面,就像身边的长辈一样。 1992年元宵佳节晚上,邓小平终于实现了逛商场的愿望,在吴邦国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货商场。当时快下班了,可群众发现他后还是立刻围了上来,掌声不断。 他先看了服装柜台,又走到文化用品柜台,女儿劝他买点东西,他说“铅笔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明白错了就要改”,随后买了四封中华牌彩色铅笔和四块红色艺术橡皮。付钱时他摸遍口袋没找到钱,还是女儿递了10块钱,他笑着说“几十年没有亲自花过钱啦”。虽然这次逛街只有一个多小时,没能完全自由自在,但他全程都笑得特别开心。 1993年,89岁的邓小平在张百发的陪同下巡视北京,出发前一个月就惦记着看新建的马路和老百姓的房子。坐在车里,他挨个询问路边的高楼是什么,上了东三环高架桥后感慨“北京全变了,我都不认识了”。经过收费站时,女儿问要交多少钱,张百发说20块,女儿调皮地向他要钱,他风趣地说“自1929年开始,我就身无分文了”,逗得全车人哈哈大笑。 他还问张百发“这样的路算不算小康水平”“我这件衣服算不算小康水平”,得到肯定答复后欣慰地点头。就像很多为国家奋斗一生的前辈一样,邓小平始终把老百姓的生活放在心上,看到国家发展得好,比谁都高兴。 1996年12月,邓小平身体出现状况,被送进了解放军总医院,1997年的元旦和正月初一都在医院度过。有次他看纪录片,看不清电视里的人,医护人员告诉他那是他自己,他嘴角露出了微笑,听到赞颂自己的话时,还露出了一丝羞涩。同年2月19日,邓小平呼吸功能衰竭,经过抢救无效离世,距离香港回归只剩四个多月,他想去香港走一走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这也成了大家心中的遗憾。 邓小平的晚年生活虽然平凡,却处处体现着伟人的品格。他退休后渴望平民生活,生活节俭、关爱家人,始终记挂着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即便到了晚年,依然保持着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性格。 他用一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革命年代的热血奋斗,还是退休后的平淡生活,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参考来源:《我的父亲邓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