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70岁那年,突然想念起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于是他做了个出人预料的行动,翻了永琪

熹然说历史 2025-11-06 23:58:14

乾隆70岁那年,突然想念起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于是他做了个出人预料的行动,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太监十分惊讶,这愉妃已经六十七岁,能伺候好吗? 乾隆70岁那年,夜深人静,他突然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震惊了。愉妃已经六十七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龄老人。太监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是什么让这个权力巅峰的皇帝,在古稀之年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 愉妃(1714年—1792年),珂里叶特氏,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这个出身平凡的蒙古女子,本来在历史上应该是个小透明。她的父亲额尔吉图只是个员外郎,从五品的官职在清朝算不上什么大人物。雍正时,入侍藩邸,为格格。那时候她还不叫愉妃,只是弘历府中众多格格中的一个,地位低微,毫不起眼。 说起来也挺悲催的,愉妃这一辈子都在被忽视。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雍正第四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承帝位;二十四日,初封海常在。乾隆刚当皇帝的时候,别的妃嫔都被封了好听的名号,她却只得到了个”海常在”的称号。常在在清朝后宫等级里算是倒数的,比答应高一点,但也高不了多少。这就好比现在的临时工,有个编制但待遇一般。 乾隆元年晋海贵人。过了一年才升个级,变成海贵人。这个升级速度在后宫算是龟速了,说明乾隆对她真没啥兴趣。要知道,其他妃嫔都是蹭蹭往上升,她这个升级幅度就像挤牙膏一样。 命运的转折点来了。乾隆六年二月初七生皇五子永琪;十三日封愉嫔;乾隆十年正月晋封愉妃。生下永琪之后,她的地位立马发生了变化。从海贵人一下子跳到了愉嫔,然后又升到愉妃。这个提升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显然是因为永琪的缘故。 永琪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不仅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还在天文地理方面很有造诣。更重要的是,他很孝顺。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发生火灾,永琪竟然亲自背着乾隆逃出火场。这件事让乾隆大为感动,从此对永琪更加疼爱。 但是好景不长。乾隆三十年,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可是就在封王后不久,他就患上了附骨疽。这个病在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大病,但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有限,永琪最终还是在25岁的时候去世了。 永琪的死对乾隆的打击非常大。这个被他寄予厚望的儿子,本来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选,就这样英年早逝了。乾隆在《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中写道,他对永琪”更觉贵重”,可见他对这个儿子的喜爱程度。 失去永琪之后,愉妃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她的地位因为永琪而得到了提升,但儿子一死,她在后宫中就显得格外孤单。毕竟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了,只能默默地在宫中度过余生。 这就到了文章开头那个让人震惊的场面。乾隆70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永琪,然后就翻了愉妃的牌子。在70岁的时候还能被乾隆翻牌子召来侍寝。太监们都懵了,这愉妃都67岁了,还能侍寝吗? 其实乾隆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那些男女之事。他只是想找个人聊聊永琪,而愉妃是唯一能够理解他这种失子之痛的人。两个老人坐在一起,聊着他们共同的回忆,聊着那个让他们都骄傲又心痛的永琪。 愉妃确实有她独特的魅力,不是美貌,不是才华,而是那种淳朴的品格。她不争不抢,不搞宫斗,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活了79岁。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七十九,五月二十三日追封愉贵妃。死后还被追封为贵妃,这在清朝是很难得的殊荣。 从海常在到愉贵妃,愉妃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她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倾城的美貌,但她有一个好儿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细水长流。 愉妃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真情比算计更能打动人心。她陪伴乾隆几十年,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你们觉得,如果永琪没有早逝,历史会不会改写?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一起聊聊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

0 阅读:3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