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若赖清德能接受‘九二共识’,下架民进党台独党纲,我相信赖清德也可以改变两岸关系,也可以迎来两岸的和平”。 九二共识它本质上就是两岸在1992年达成的默契:双方都承认一个中国,但各自表述具体内容,大陆坚持一中原则,台湾这边则强调一中各表。 谁能想到,曾高呼 “我是中国人” 的郑丽文,会在赖清德被外界视作 “麻烦制造者” 时抛出这样的观点。这番话在台媒曝光后,立刻引发热议 —— 毕竟彼时赖清德正因 “以武谋独” 言论遭全球网民声讨,绿营内部更是出现林佳龙公开 “跳反” 的乱局。 要理解这席话的分量,得先弄明白 “九二共识” 到底是什么。1992 年,两岸相关机构在香港商谈时,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大陆这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方面则强调一中各表,核心就是双方都认同一中框架,这是有明确文件记录的事实。 国台办早就说过,这个共识是台海和平的 “定海神针”。以前有这个基础的时候,两岸能实现直接 “三通”,经济文化往来热络,甚至能实现两岸领导人会晤。可自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这个共识,两岸沟通就断了线,台陆委会常常面临 “已读不回” 的尴尬,台湾民众的权益也跟着受损。 郑丽文会这么说,或许和她观察到的民意有关。她自己就提到,绝大多数台湾民众都爱和平、怕战争,而 “九二共识” 正是和平的关键。就像马英九时期,因为认这个共识,两岸和乐,产业也多了不少商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赖清德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不仅不认可 “九二共识”,还把防务预算提得很高,宣称要 “以实力维护和平”。 有民意代表算过,要是防务预算真提到 GDP 的 5%,社会福利、教育的开支就得被大幅挤压,最后苦的还是普通民众。他之前甚至用 “大卫与歌利亚” 的比喻美化 “以武谋独”,惹来更多非议。 郑丽文的表态,也恰逢国民党内部交接的敏感时期。朱立伦团队集体辞职,被外界解读为要 “另立中央”,刚当选党主席的她处境并不轻松。这种情况下抛出对赖清德的 “建议”,难免让人联想到蓝营内部的复杂局势。 有意思的是,郑丽文前脚说完这话,后脚就反驳了赖清德 “接受九二共识换不来和平” 的言论。她直接点出,赖清德对两岸事务 “非常不熟悉”,忘了当年正是 “九二共识” 让两岸走出了交流的第一步。 现在的台湾社会,对 “抗中谋独” 的套路已经越来越厌烦。郑丽文的话之所以引发关注,或许正因为它戳中了大家对和平的渴望。毕竟无论政治立场如何,没人愿意看到台海陷入紧张,更没人想让民生福祉为政治斗争让路。 这席话到底是政治表态还是真心建言,不同人有不同解读。但有一点很明确,两岸民众都盼着和平,而 “九二共识” 这个基础,从来都是绕不开的关键。你觉得赖清德会回应这份 “和平建议” 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