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11月6日晚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表示,不再为过去几周内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提供质量担保。 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周四(11月6日)宣布,不能再保证在10月13日之后在中国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半导体是正品,并且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安世半导体表示对解决这场危机持乐观态度。” 这事儿乍一听像是品控出了大问题,其实业内人都清楚,这根本不是质量的事儿,是两家闹到撕破脸的控制权之争。 安世半导体本来是荷兰企业,2021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完全收购,成了中资控股的公司。它主营的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在汽车、消费电子领域用得特别多,欧洲车企对它依赖度很高。 而安世的全球产能分布很关键,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承担了全球70%的封装测试任务。简单说安世的芯片要在东莞工厂完成最后一道加工才能出厂,这个工厂是它供应链的核心枢纽。 其实矛盾是从10月26日开始公开化的。荷兰安世突然宣布,停止向东莞工厂供应晶圆。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管理层没有遵守付款条件,说白了就是“你不打钱,我就不给料”。 这个决定直接让全球汽车行业慌了神,现代汽车生产需要上千颗芯片,少一颗都没法开工。安世在车规级小信号MOSFET等领域,占着全球37%的市场份额,它一断供,车企生产线就得停摆。日本日产已经公开说,芯片库存顶多撑到11月第一周。大众高尔夫的生产线也告急,每天停产损失好几亿。 就在大家以为是中国方面违约时,剧情很快反转。11月2日,安世中国在官微发了公告。公告里直接驳斥荷兰方面的说法,称自己没有任何违约行为。安世中国还揭露,荷兰安世目前欠付东莞工厂的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双方的说法完全对立,这背后其实是荷兰政府强行介入后的控制权争夺。9月底,荷兰政府发布了行政令,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接管了安世半导体。他们撤换了中国籍的首席执行官,还规定公司战略决策必须获得荷兰政府批准,这个批准期要持续一年。 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就在荷兰动手前几天,美国发布了“穿透规则”,把中资控股企业的子公司也纳入出口管制。荷兰政府的操作,效率高得反常,显然早有预谋。 中方这边很快有了回应。11月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公开表态。发言人指责荷方不当干预企业内部事务,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动荡。发言人强调,中方已经及时批准了中国出口商的相关许可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一直在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 安世中国自身也有应对,他们明确表示,工厂目前的成品和在制品库存充足,能稳定满足客户到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为了长期供应,他们已经启动多套预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对明年无缝衔接供货充满信心。 荷兰安世在11月5日也发了声明。他们对美国暂停“穿透规则”一年表示欢迎,也欢迎中国推动恢复工厂出口。他们组建了专门团队推进解决方案,相信局势能尽快缓和。他们还强调,中国业务仍是公司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拉扯让全球供应链都跟着紧张。但从目前情况看,荷兰方面想靠质量质疑拿捏中方并不现实。中方手握70%的核心产能,还有应对预案,荷兰政府的强行介入,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毕竟全球车企都在等着芯片,谁也耗不起这场纠纷。 来源:DW 中文-德国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