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的“主席印信”刚拿到手,卢秀燕、侯友宜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KMT最关键的几个“地方诸侯”集体缺席就职典礼。这个动作宣告了KMT的“分裂作战”正式开始:郑丽文的“中央”打“意识形态”牌,而“地方”则死守“民生选举”盘。 2025年11月1日上午,国民党在台北成功高中体育馆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新任主席郑丽文正式就职。会上她宣读誓词,强调国民党要从羊群变狮群,捍卫民主自由,开创两岸和平。马英九、吴伯雄、洪秀柱出席,马英九听演讲时落泪。但关键地方首长集体缺席,仅台北市长蒋万安、嘉义市长黄敏惠等少数人到场。新北市长侯友宜、台中市长卢秀燕、桃园市长张善政、南投县长许淑华全部缺席,理由是公务繁忙。侯友宜在新北处理社区工程,卢秀燕在台中开市政会议,张善政讨论科技园区,许淑华处理农业补助。 这种集体缺席不是巧合,而是党内中央与地方分裂的信号。郑丽文的中央路线打意识形态牌,如反对台独、呼吁党内团结,在深蓝党代表中获热烈响应。但地方诸侯靠民生实绩赢得选票,比如卢秀燕的自行车道和垃圾分类,侯友宜的夜间巡逻和福利补贴,张善政的产业开发,许淑华的观光推广。这些直接关乎选民生活,不依赖口号。郑丽文的“战狮”概念在党代会上受欢迎,但放到中间选民面前,可能被对手标签为极端,流失浅蓝票源。 国民党权力结构向来倒挂,地方县市长掌握选票、资源和桩脚,主席需依赖他们支持。郑丽文手握印章,但实际影响力有限,这次缺席像公开切割,地方诸侯拉起防火墙:中央打意识形态战,地方保民生盘。媒体追问时,郑丽文回应理解大家忙碌,心连在一起,但党内张力已显露。赵少康席位也空着,进一步凸显分歧。 缺席举动宣告国民党分裂作战启动。中央坚持意识形态,地方死守民生,这种结构性矛盾根深蒂固。国民党从2001年起开放党员直选主席,但投票率逐年下降,这次选举次低,反映党员热情不足。地方诸侯不怕报复,他们是党命根子,手握实权,不是党工。郑丽文的硬核战法在党内获掌声,但地方领袖精明,选择不跟团,以免影响选举。 就职后,郑丽文迅速公布人事名单,任命李乾龙为副主席兼秘书长,季麟连、张荣恭、萧旭岑为副主席,侯友宜派系成员获关键职位。她打电话与县市长沟通,维持联系,但地方继续专注市政。卢秀燕推进台中交通优化,侯友宜加强新北福利,张善政协调桃园企业入驻,许淑华检查南投灌溉设备。中央路线强调两岸对话,推动党代表讨论政策,地方则守民生领域,如社区活动和预算分配。 郑丽文出席会议,强调两岸和平基础,但党内张力未减。她尝试走访地方,与县市长交换意见,洪秀柱嫡系获重用,签署文件更换县市党部主委。但分裂格局持续,中央与地方互动限于表面,响应有限。郑丽文在访谈中称普京不是独裁者,俄乌战因北约东扩,引发争议,国民党国际形象受损。地方诸侯避开此类言论,专注实绩,避免被贴标签。 国民党内部未见明显和解,中央坚持战斗派,地方守住基层网络。这种分歧源于权力倾斜,主席需求地方抬轿,但地方不买账。郑丽文公布更多调整,党内人事微调,但地方节奏不变。卢秀燕审阅预算,侯友宜巡视巡逻队,张善政参观学校,许淑华维护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