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22岁的唐怡莹在丈夫溥杰离家的时候,与25岁的张学良发生了关系。几天后,她又与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走到一起,还一同带走了部分财物,丈夫溥杰知晓后,并未立刻作声,而溥仪作为家族长辈,宣称:“她是醇王府的媳妇,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场婚姻打从根上就带着勉强,1918年由瑾妃一手促成,直到1924年才正式完婚。唐怡莹是珍妃、瑾妃的亲侄女,自幼在宫中长大,和溥仪、溥杰兄弟早早就相识。 瑾妃原本属意她做溥仪的后妃,可宫里人议论她“性子太活,不安分”,这事才黄了。转而指给溥杰,无非是想让娘家侄女保住皇室亲属的身份,稳固家族地位。 溥杰比唐怡莹小三岁,成婚时才17岁,压根不懂经营婚姻。他后来在回忆录里直言,对这场包办婚姻毫无期待,和唐怡莹话不投机,婚后基本是各过各的。 唐怡莹可不是逆来顺受的性子,她读的是新式学堂,英文流利,还跟着名师学绘画。见过外面的世界,怎么可能甘心困在醇亲王府,做个有名无实的“王妃”? 她和张学良的相识,其实是溥杰牵的线。张学良在口述历史里说,唐怡莹特意做了本剪贴本,全是关于他的新闻报道,这份主动让他动了心,两人很快越走越近。 可这段关系没撑多久,张学良发现唐怡莹爱说大话,还谎称自己是驻藏大臣的女儿。加上他已有正妻于凤至,又顾忌醇王府的脸面,没多久就断了联系。 唐怡莹转头找卢筱嘉,也有自己的考量。卢筱嘉当时是有权有势的军阀公子,敢为了名角露兰春当众教训黄金荣,行事张扬又舍得花钱。 1931年溥杰赴日本留学后,唐怡莹更是和卢筱嘉联手,陆续将醇亲王府的珠宝、字画运到天津变卖。载沣得知后当面质问,她还拿出伪造的领事馆担保函,说这些财物是“代为保管,防止落入日本人手中”。 溥杰后来被日本人逼着要再婚,想以唐怡莹的行为为借口解除婚姻。可日本人没按常理出牌,直接找到唐怡莹的弟弟,逼着他立下“自愿离婚”的字据,还让当地警察所长作证,硬是拆散了这段婚姻。 卢永祥1933年病逝后,卢筱嘉没了靠山,很快就把家产挥霍一空,还到处骗取他人钱财。唐怡莹看清他的真面目后,果断分道扬镳,再也没和他有过往来。 之后唐怡莹定居香港,专心钻研绘画,再也不涉足风月场。1993年她去世时,把所有画作都捐给了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骨灰安放在集体无名区,没留下任何私人印记。 她的一生骂名不少,有人说她放荡、贪财,可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被包办婚姻捆绑的女性,想靠自己的方式挣脱束缚,哪怕手段激进,也藏着几分无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