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气炸了! 联合国秘书处要求民进党代表国籍一栏写中国! 11月7日,根据岛内媒体报道,民进党代表林薇表示,她本人将参加于卡塔尔举办的世界社会发展峰会,结果联合国秘书处要求其更换国籍,改为中国。 该民进党代表绝不接受,结果此人被峰会拒于门外。 台岛媒体立刻大肆报道,民进党那边各种不满,气氛一下子就被炒热了。 其实,这种场面大家见得并不算少。 台岛代表报联合国系统的会,填国籍这一步经常出问题。 联合国机制一向很明确,只承认一个中国,所有相关系统里国籍一栏只有“中国”,没有“台湾地区”这个选项。 台岛民进党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一遇到这类问题就觉得自己“被打压”,但国际社会的规则不会为谁改变。 其实,联合国对“台湾地区”的态度几十年始终如一,根本没什么可争的余地。 很多台岛民众其实心里也清楚,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台岛想以单独身份参与联合国活动,不现实。 民进党这次又借着林薇的遭遇炒作,试图搅热岛内气氛,还希望能借外部压力改变现状。 可惜现实就是,联合国办事有章有法,规矩就是规矩,谁都不能随意破例。 台岛代表想参加国际会议,国籍一栏只能选“中国”,这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全球共识的体现。 这次峰会的报名系统,根本没有“台湾地区”选项。 林薇一开始还觉得能和主办方“沟通”,但很快就收到联合国秘书处的正式邮件,直接要求她修改国籍填写。 岛内媒体很快捕捉到这个细节,一通报道,说什么“国际空间被压缩”,民进党更是义愤填膺。 但实际上,联合国的制度和惯例在这类事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规则面前,谁都不能搞例外。 不少岛内网友看了也觉得,这事闹得有点没必要。 毕竟大家都明白,国际组织不会因为某一方的抗议就推翻几十年的政策。 现在美国总统是特朗普,虽然美方对台岛时不时表达支持,但到了联合国,所有国家都默认一个中国原则,台岛要想自己独立参会,根本就没可能。 就算是美方,也不会在联合国这块和整体规则对着干。 其实台岛民进党面对这种局面不是第一次了。 每当国际组织拒绝台岛代表以单独身份参会,民进党往往会高调抗议,声称“受委屈”,然后再在岛内制造舆论热潮,吸引支持者的关注。 可这些做法只能在岛内自娱自乐,国际层面根本没什么实际作用。 联合国的相关规定、国际社会的共识早就固定下来了,不会因为台岛方面的情绪而有什么变化。 对联合国秘书处来说,处理报名资料完全是按流程来。 林薇不愿意修改国籍,主办方只能按规定把她剔除,换成谁都一样。 这种事情其实没什么悬念,但台岛内部每次遇到都要大吵一场。 民进党每逢吃瘪,都会把责任往大陆身上推,说是“政治打压”,但实际上,联合国秘书处只是照章办事,跟个人情绪关系不大。 这事说穿了,就是台岛在国际体系里的尴尬。 民进党不肯面对现实,老是幻想能有“国际空间”。 但这空间不是靠自己争来的,是全球共识决定的。 国际社会认的是规则和现实,不是某一方的主观情感。 台岛代表被挡门外,不是主办方有意为难,而是规则摆在那里,谁也绕不过去。 台岛如果真想参与国际事务,只有遵守已有规则,别总想着搞特殊化。 毕竟,规则不是靠喊口号或者抗议就能推翻的。 这次林薇的遭遇,无非又让台岛民进党感受到国际现实的“冷漠”。 但国际组织的原则,几十年如一日。 无论岛内政客怎么折腾,国际社会的立场都不会因为个人情绪而松动。 大家都清楚,台岛民进党每次碰壁最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岛内炒作,顺便找机会指责大陆,给自己找台阶下。 但老百姓其实更关心实实在在的生活,对这些“国际空间”的炒作,慢慢也就麻木了。 归根结底,林薇被拒之门外,是联合国机制内的正常操作。 岛内民进党想要用这事大做文章,只能在岛内内部激起一阵情绪,国际层面根本不会掀起什么波澜。 未来台岛能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关键还是看能不能脚踏实地,顺应大势,而不是一味抗议。 这件事过去后,台岛社会也许还会继续讨论,但国际社会早已习以为常。 联合国秘书处的做法,是对全球共识的坚守。 台岛民进党如果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或许更有利于岛内社会的长远发展。 毕竟,现实摆在那里,规则绕不过去,只有正视现状,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参考:民进党气炸了!联合国秘书处要求民进党代表国籍一栏写中国!——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