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据报道,柬埔寨将成为首批在中国储存黄金的国家之

且听楚楚说 2025-11-09 11:37:03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据报道,柬埔寨将成为首批在中国储存黄金的国家之一。   柬埔寨国家银行11月正式宣布,将54吨黄金、约占全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存入中国深圳保税区金库。   过去几十年,全球70%的官方黄金几乎都集中在伦敦与纽约,无数国家的“家底”,其实都放在欧美手中。   柬埔寨这次的选择,打破了这个惯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黄金并非老库存的转移,而是柬埔寨近年来新增储备,直接选择中国作为“保险箱”。   这背后的深意,远不止是换个金库那么简单,首先,存储地选在深圳保税区,依托“境内关外”政策,享有国际一流安保和监管,费用比伦敦低了30%。   其次,柬埔寨还将与即将在6月启用的香港境外黄金交割库形成联动,打造“深圳存储+香港交易”的闭环模式,对中小国家来说,这无疑是“安全、便宜、灵活”三者兼得。   美国曾以“涉嫌洗钱”为由,没收柬埔寨太子集团150亿美元比特币资产,对一个外汇储备只有200多亿美元的国家来说,这种风险简直无法承受。   而黄金作为实物资产,真正的控制权在于存储地。   但这还不只是“安全感”的问题,随着中柬经贸关系不断升级,黄金兑换人民币的贸易闭环越发顺畅。   有了黄金质押,柬埔寨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用于支付进口商品、基建设备等,贸易效率大幅提升。   印尼试点20吨黄金存入香港金库后,立刻兑换30亿元人民币用于高铁设备采购,“黄金换人民币—人民币做贸易”,比起把黄金“死存”在伦敦,显然更灵活、更高效。   过去东南亚国家若想储存黄金,得经“瑞士至伦敦”这条老路,手续繁琐,周期长达两周,手续费高达5%。   中国现在提供“一站式服务”,三天完成交割,手续费仅1.2%,马来西亚央行测算,每年仅手续费一项就能节省近2000万美元。   对黄金储备本就有限的柬埔寨,这样的性价比直接影响“家底”的使用效率。   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国,年产量占全球11%,年消费量占全球33%。从挖矿、精炼到交易,全流程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欧美体系。   深圳金库采用区块链技术验证黄金纯度与重量,香港交割库还支持人民币计价和实物交割,绕开SWIFT系统,正好契合越来越多新兴国家的“去美元化”需求。   柬埔寨此举不仅是“自己安全第一”,更掀起了东南亚金融格局的新风潮。   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正与中国洽谈托管黄金,老挝已先行一步,把3吨黄金存入上海金库。   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也在评估将黄金储备转移到中国,未来有望构建石油、人民币、黄金结算闭环。   假如这种构建真的成功了,以后中国便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购买石油,能源安全便有了保障。   近些年美国超发货币的现象太严重,连美国自己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现在政府还在关门,都已经破了记录了,将黄金交到这样一个国家手中,怎么可能放心呢?   因此,世界各国都转向了东方的中国,中国更加稳定,也不会提出任何政治诉求,不会要求其他国家“站队”,大家自然青睐有加。   对柬埔寨这类新兴经济体来说,站在安全一边而不是被大国绑架,今后必然会成为更多国家的选择。   当然,这一切并非短期内就能颠覆旧有格局,伦敦、纽约的黄金体系依旧强大,全球主流外汇储备仍以美元为主。   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新兴经济体正用脚投票,无论是出于安全、经济还是政治的考量,大家都不愿再把全部家当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加入“黄金与人民币”闭环网络,区域结算和金融自主权将不断提升,中国也将从单纯的黄金“存储方”,逐步成为全球黄金贸易和定价规则的“参与者”。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金融开放的重大突破,更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现实体现。   从柬埔寨的选择可以看出,全球金融格局正处在变化的十字路口。对小国而言,主动寻找更安全、更高效的资产管理方案,是时代赋予的新机遇。   对中国而言,打造黄金存储、交易、流通的全链条优势,是金融“走出去”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国家效仿,黄金—人民币体系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   黄金作为实体资产,天然具备跨国避险属性,而中国的金融创新,让黄金真正成为“活资产”,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更灵活、更安全的管理模式。   未来,谁能在黄金和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权,谁就能在全球金融话语权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柬埔寨这次“家底迁徙”,看似小国自保,实则隐藏着全球金融格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黄金正以看得见的方式,从西向东流动,金融多极化的时代已然到来。   参考信源: 美债信用丢失柬埔寨将成为首批在中国存储黄金的国家 东方财富网 2025年11月7日

0 阅读:0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