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他是四川大“毒枭”,却良心带货,每月贩毒160斤,被抓后警察竟发现他卖的都是冰糖,他凭借买一个送半斤的活动,不仅一度卷死全国的毒贩,甚至还受到了民警的高度赞扬,他就是被称为一代枭雄“糖太宗的罗金成! 罗金城出生在四川省大邑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田间劳作,读书的机会很少。 十几岁时,他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但闲暇时间,他接触了村里的朋友和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很快染上了毒瘾。 毒品带给他的不仅是短暂的快感,还有深深的空虚和痛苦,每一次吸毒过后,他都感到内心更加空洞和无助。 尝试过戒毒,但屡次失败,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也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自己离不开毒品,为何不利用毒品谋利? 这个念头在他脑中不断发酵。罗金城意识到,如果真卖毒品,不仅风险极高,一旦被抓就是十几年甚至终身监禁。 但如果能够制造假毒来骗钱,既可以满足毒品市场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他开始在家里尝试各种物质的组合:明矾、冰糖、多酶片……这些平凡的物品经过精心包装后,外观和色泽竟与市场上的冰毒、摇头丸极为相似。 他甚至设计了完整的销售流程。首先,他会通过网络平台寻找潜在买家,尤其是在QQ群或私人聊天群里,专门寻找那些已经有吸毒经历的人。 他对每一个买家都提出严格要求——必须提供自己吸毒的视频作为“身份证明”,以保证交易对象的真实身份。 这不仅让买家放松警惕,也形成了一种“你不报警,我不被骗”的心理屏障,因为一旦报警,他们就等于承认自己吸毒,会面临法律风险。 交易前,他会先向买家展示少量“样品”,让对方相信这是纯正的毒品。 为了吸引更多买家,他甚至设计了促销策略:“买一个送半斤冰糖”,用这种“买一送一”的方式增加交易量。 罗金城深知吸毒者对价格极为敏感,他把每单的交易金额控制在几千元以内,以便让买家觉得风险可控,同时自己也能从大量小额交易中获得可观利润。 随着生意逐渐扩大,他的住所堆满了各种白色晶体和药片,以及用于包装和发货的材料。快递袋堆成小山,电脑上保存着成百上千的订单记录和聊天截图。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分装、打包、发货,同时维护客户关系,时不时给老客户“送福利”,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任。 然而,罗金城的“生意”终究引起了警方注意。2015年6月,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禁毒部门在例行侦查中发现了异常交易记录,他们锁定了大邑县的一名网络毒品销售嫌疑人。 6月11日,警方突击检查了罗金城的住所。现场,白色晶体和药片散落在桌上、箱子里,电脑显示着大量交易记录和物流信息,快递单据整齐排列。 警察起初以为抓到了真正的毒枭,但化验结果让所有人都吃惊——所谓的“冰毒”,绝大部分只是明矾和冰糖,根本不是毒品,少量的毒品只是用于示范。 警方很快确认,罗金城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而不是贩毒罪。他的目的并不是传播毒品,而是利用毒品的市场诈骗吸毒者的钱财。 法院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 媒体将这起案件称作“中国禁毒史上最奇葩的毒枭案”,不少网友调侃称他是“最有创意的毒枭”,因为他既没有真正散播毒品,又能让全国的毒贩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