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人等下车呢!麻烦把婴儿车挪一下!”11月7日武汉开往北京的G72次高铁上

自由芒果 2025-11-09 13:17:28

“后面的人等下车呢!麻烦把婴儿车挪一下!”11月7日武汉开往北京的G72次高铁上,乘务员小李第三次弯腰劝说时,额头的汗珠已经顺着防护口罩往下淌。车厢连接处的过道里,一辆婴儿车像钉子似的横在路中间,车里三岁大的孩子睁着眼睛玩手指,而推车的女子双手抱胸,梗着脖子喊:“我孩子要睡觉!谁动谁负责!” 公共空间变“私人领地”,规则底线被踩碎 当天下午三点,列车停靠济南西站。背着双肩包的学生、提着行李箱的上班族、抱着礼盒的探亲夫妇,几十号人堵在过道里排成长队。有人轻声说“让让吧”,女子突然扯着嗓子喊:“我孩子金贵!碰着了你们赔得起吗?”乘务员小李蹲下来轻声解释:“咱们挪到车厢连接处,那里宽敞些。”女子翻了个白眼,抬脚把婴儿车往前顶了半米,直接卡在车门和洗手台中间。 监控视频显示,十分钟里共有23名乘客试图绕过婴儿车,其中5人被车把勾住衣角,3人差点摔倒。直到列车长带着乘警赶来,女子才冷笑一声,把背包往地上一扔,转身朝三号车厢走去,留下婴儿车孤零零堵在路中间。最后是小李和同事把车抬到洗手间旁,人群才像潮水般涌向车门。 “熊家长”比“熊孩子”更可怕:公共素养崩塌的缩影 这事儿最扎心的,是女子把“保护孩子”当成了践踏规则的挡箭牌。婴儿车里孩子明明睁着眼玩,她却理直气壮说“在睡觉”;乘务员提出搬到连接处,她偏要选最窄的过道;最后扔下孩子和车扬长而去,连最基本的监护责任都抛在脑后。 网友@北京小王说:“我上周坐高铁,前面大妈把行李箱横在过道吃泡面,汤洒了我一裤腿,她还说‘年轻人腿长跨过去呗’。”@上海宝妈小陈则晒出照片:“带孩子坐高铁,我提前半小时到车站,就为找个靠窗位置,生怕影响别人。”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更讽刺的是,12306客服回应时特意强调:“高铁是公共交通工具,过道、洗手间、连接处都属于公共区域,任何个人不得长期占用。”但现实中,从“霸座男”到“拖鞋姐”,从“外放抖音”到“婴儿车堵门”,总有人把公共空间当自家客厅。 别让“巨婴症”毁了公共文明 这起事件里,最无辜的是那个被留在过道的孩子。当妈妈当着他的面撒泼打滚、扔车走人时,孩子心里会怎么想?他会觉得“妈妈做的是对的”,还是“原来在公共场合可以这么不讲理”? 心理学研究显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父母在公共场合的行为模式,会直接内化成孩子的行为准则。今天妈妈用婴儿车堵门,明天孩子就可能用玩具占座;今天妈妈对劝阻者恶语相向,明天孩子就可能对同学拳脚相加。 好在,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网友@法律人老张提议:“建议把高铁霸座、堵门等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影响贷款、出行。”@教师小李则呼吁:“学校应该开设公共素养课,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先来后到’‘互相体谅’。” 文明不是口号,是每个人的分寸感 高铁过道那几平米的空间,照见的何尝不是整个社会的文明水位?当我们抱怨“老人摔倒没人扶”时,可曾想过自己是否在公共场合给别人添过堵?当我们痛斥“熊孩子”没教养时,可曾反思自己是否做过“熊家长”? 最后想对那位女子说:您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真正的保护不是用婴儿车堵住全世界,而是教会他在规则里尊重他人、赢得尊重。也想对所有父母说:您现在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 互动话题:你遇到过类似的高铁“占道”行为吗?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公共文明添砖加瓦! 来源:中安在线

0 阅读:0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