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等耻辱!一位部长居然妄想在选举前向中国展示自己的实力!” 11月7日,荷兰籍的欧洲议会人民党团议员德克·戈廷克发帖揭露荷兰现任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出于选举原因,直接干预了安世半导体,这对荷兰的国际地位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安世半导体的命运转折,原本就带着浓厚的国际政治色彩。 这家最初隶属于荷兰芯片巨头恩智浦半导体的部门,2018年被中国上海闻泰科技以36亿美元收购后组建为独立集团。 依托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和产业链优势,安世半导体的业绩一路高歌猛进。 到2024年,其美洲大区销售额从2020年的1.19亿美元增至1.92亿美元,欧洲中东非洲大区更是从2.89亿美元飙升至4.57亿美元。 凭借在消费级及车用芯片领域的优势,安世半导体占据了欧洲40%的车用芯片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样一家在中资控股下实现多方共赢的企业,却在2025年9月底迎来了命运的突变。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管制,而闻泰科技已于2024年12月被列入该清单。 仅仅一天后,荷兰政府便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并在10月12日的声明中引用国内“货物可获得性法案”,声称企业存在“严重管理问题”。 对荷兰及欧洲关键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延续构成威胁,可能危害经济安全。 荷兰政府对外宣称,接管旨在防止紧急情况下产品供应中断,企业正常商业活动可继续进行,但现实很快击碎了这一说法。 10月10日,安世半导体就向客户发出通知,明确表示“无法保证芯片继续送达”,这一消息迅速在欧美汽车行业引发连锁反应。 欧洲车企早已深度依赖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一辆燃油车需600枚芯片,电动车更是高达1600枚。 即便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多通过第三方企业做成电路板后再供应车企,供应链的断裂风险仍让众多车企倍感压力。 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直接发出警告,称芯片短缺可能严重扰乱汽车生产和市场供应,而这正是全球汽车行业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就在外界还在揣测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的真实意图时,德克・戈廷克的发帖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作为来自荷兰本土的欧洲议会议员,德克・戈廷克的发声具有极高的可信度,他直言卡雷曼斯的干预行为源于选举考量。 这种将国家经济利益和国际商业信誉当作选举筹码的做法,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质疑。 荷兰向来以开放、公平的商业环境著称,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投资兴业,而卡雷曼斯的行为恰恰违背了这一核心优势。 让国际投资者看到荷兰政府可能为了短期政治利益随意干预企业运营,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对荷兰的投资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安世半导体随后发布的官方声明,更从侧面印证了事件的荒诞性。 其荷兰总部明确表示“依然致力于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将继续与中国的员工和客户站在一起,积极与各相关方及政府部门沟通,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近年来,部分西方国家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正常的商业合作,从限制芯片出口到阻挠企业并购。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正在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但与其他案例不同的是,卡雷曼斯的行为被直接揭露与选举相关,这让荷兰的干预显得更加草率和短视。 同为欧洲国家,德国在处理中资合作时始终保持谨慎平衡,既注重技术保护也不放弃商业机遇,使得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保持了持续竞争力,对比之下,荷兰的做法更显冲动。 荷兰政府或许试图通过干预安世半导体向外界展示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权,或是迎合国内部分保守势力的诉求以争取选票,但实际结果却事与愿违。 欧洲媒体用“扔手榴弹炸自己”来形容这一决策,精准点出了其自伤性质。 安世半导体在欧洲车用芯片市场的重要地位,意味着供应链断裂对欧洲经济的伤害丝毫不亚于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其单方面的决策不仅影响自身,还可能波及整个欧盟的产业链稳定。 事件发展至今,卡雷曼斯的干预行为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荷兰的汽车产业、半导体行业以及整体投资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安世半导体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意味着其在中国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都可能因这场政治闹剧而遭受损失,而荷兰企业也将面临中国市场的信任危机。 国际商业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规则意识,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这场由选举催生的经济风波,正在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单边干预的危害,也让人们重新审视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边界,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应秉持的合作姿态。 信息:安世半导体独家回复:依然致力于在中国发展 2025-11-03 22:28·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