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当道,道义失守

依秋聊趣 2025-11-11 12:19:13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撕开了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遮羞布,振聋发聩!他说:“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食其能,各谋其力,如果一个民族的民风,伴随着重功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字字诛心,发人深省! 我们得承认,这几十年国家发展快,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比以前好太多了。以前是想吃饱穿暖,现在是想着怎么吃得好,怎么穿得有品位。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好”的标准,慢慢被简化成了只有一个字:钱。好像只要有了钱,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能解决了。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一锅烧开的水,各种欲望在里面翻滚,谁都停不下来。 娱乐圈里这种戏码早就见怪不怪,95后小花搞助农直播,卖的苹果汁比市场价高不少,打着“帮果农脱困”的旗号圈粉,结果被扒出供货企业的股东是她闺蜜,说白了就是借公益的壳做自家生意,后来节目里看到山区孩子爬悬崖采松茸,还没心没肺喊“好酷”,对着非遗传承人说“你自私”,把公益做成了自我感动的秀场。 前辈们更有经验,某明星汶川地震时许诺的百万善款拖了两年没兑现,被问起就让经纪人背锅,补捐16万就算了事;还有人承诺给特殊学校捐盲杖和打字机,转头就忘,被曝光后才紧急采购,把“一诺千金”变成了“一诺千金难买我高兴”。 这些明星赚着普通人几辈子赚不到的钱,却连公益承诺都懒得兑现,毕竟在他们眼里,捐没捐不重要,公益的名声能不能变现才重要。 商业领域的功利心更直白,几年前某奶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奶粉里加三聚氰胺,明明知道会伤害婴儿肾脏,还是铤而走险,最后几十万个家庭受影响,企业负责人被判刑。 但没过几年,这家企业换个马甲靠广告营销又把产品卖进了超市,消费者骂归骂,架不住它便宜,商家更是摸清了“赚钱比口碑重要”的套路。 还有些直播间里的主播,对着镜头喊“全网最低价”、“假一赔十”,转头就把成本几十块的保健品卖到几千,老年人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被骗走,主播却拿着提成换豪车,被查了换个账号接着播,道义在利润面前连块遮羞布都算不上。 教育本该是最讲道义的地方,现在也被功利心搅得乌烟瘴气。一线城市的学区房能炒到十几万一个平方,家长们砸锅卖铁买个老破小,只为给孩子换个入学名额,至于孩子喜不喜欢读书、品行好不好,反而排在后面。 某重点小学招生时查简历,发现三成以上的简历有造假,有的家长伪造孩子的获奖证书,有的甚至虚报家庭住址,连教育的起点都充满了投机取巧。 更荒诞的是课外辅导市场,某在线教育机构为了拉客户,雇人冒充名师,把普通老师包装成“清华北大毕业的金牌讲师”,一节课卖几百块,家长们抢着报,直到被曝光才知道交了智商税,可即便如此,下次有机构喊“提分保过”,还是有人愿意掏钱。 职场里的功利主义更是渗透到骨子里,996成了不少公司的“企业文化”,美其名曰“奋斗”,本质上就是把员工当赚钱工具。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超六成互联网公司要求员工自愿加班,有的甚至规定“不加班就没有绩效奖”,有个28岁的程序员连续加班一个月,猝死在工位上,公司发的抚恤金还没他当月的业绩提成多,转头就接着招新人填补空缺。 更有意思的是职场竞争,有人为了升职,偷偷给同事的项目使绊子,把别人的创意说成自己的,明明大家都知道他的手段,可架不住他能给公司带来利润,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的“职场道义”早被踩在了脚下。 就连最该讲温情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得功利起来。朋友聚会变成了“资源交换大会”,递名片先看职位,聊天先问收入,要是你没权没势,连插句话的资格都没有。 有调查说,现在中国人的社会信任度有64.4%,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不少,但现实里买东西先查真假,借钱先写欠条,找熟人办事先想着怎么送礼,这种“表面信任”背后全是功利的算计。 之前有个老板捐钱建希望小学,不是为了帮孩子,而是为了拿慈善头衔当跳板,方便自己公司贷款,学校建起来后连课桌都舍不得换,却在自己办公室装了几十万的吊灯,这种“伪善”比真恶更让人不齿。 这些现象凑在一起,就成了王德峰说的“重功利、轻道义”的图景,钱成了衡量一切的尺子,赚得多就是成功,没赚到就是失败,至于怎么赚的、赚了之后做了什么,没人在乎。 就像有人靠卖假货发家,买了豪车豪宅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能人”;有人靠炒作流量走红,就算没作品也能接代言;有人靠投机取巧升职,就算被人背后骂也笑得开心。 可这种只认钱的风气终究要出问题,企业造假多了就没人敢买国货,明星诈捐多了就没人信公益,职场内卷多了就没人愿意真心干活,到最后看似人人都在赚钱,实则人人都活在焦虑里,这大概就是“内不能安”的真相吧。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0

用户10xxx80

4
2025-11-11 16:58

骗!!!!!!!!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