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本设想48小时“斩首”、瓦解乌克兰的抵抗,不料却演变成了三

金旋你好的 2025-11-12 15:34:45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本设想48小时“斩首”、瓦解乌克兰的抵抗,不料却演变成了三年多的消耗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战事初期,俄军方高层深信闪电战术能迅速推翻基辅政权,这源于严重失误的情报。俄情报部门曾保证乌军“不战而降”,预计72小时结束战斗,甚至有安全局特工贪污经费编造假情报,导致高层误判乌军民抵抗意志。俄军计划空降兵突袭安东诺夫机场控制乌政治中枢,却因通信中断陷入孤立,被乌军游击战术击溃,闪电战受挫。 战略层面,俄罗斯表现不坚决。行动伊始,俄方未明晰终极战略目标,是全面占领、部分占据还是给予教训,摇摆不定使军事行动缺乏方向和决心。若一开始集中优势兵力直捣黄龙,或能迅速达成目标,但犹豫不决错失战机,给乌方喘息反击机会。同时,俄在武器装备和人员准备上不足,战事扩大后,武器短缺、人员补充不及时等问题暴露,作战行动难以连贯。 俄罗斯军事改革局限性凸显。谢尔久科夫与绍伊古改革确立营级合成战术单位,但未达预期效果。合成化营级战斗队虽提高兵种协同,但营级单位在战役层面兵力不足,关键战场未充分发挥作用。此外,俄对现代战争形态演变认识滞后,2020年纳卡冲突中无人机已展现巨大效能,俄军却未及时吸取经验,直到在俄乌冲突中遭受损失才重视无人机作战及反无人机能力建设。 随着战事推进,俄乌冲突演变为围绕无人机、后勤线和能源设施的全面消耗战。战争向智能无人战争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情报分析和战场识别。乌军“Delta态势感知系统”整合多源情报,实现实时态势感知和作战信息分发,加速战场决策。无人机成本低、操作易、突防力强,成为双方新质作战力量,双方投入的无人机装备达数十型、总量数以万计,改变了传统对抗形式。2025年11月初,乌军在红军城附近特种行动中,机降特战小组遭无人机袭击,反映了无人机主导作用和双方难以通过奇袭改变战局。 三年多激战,俄乌双方疲惫不堪。乌国内民众支持“血战到底”比例从开战初期73%降到38%,约16%的乌人准备同意俄条件,增长主要在靠近前线居民中。然而,和平进程障碍巨大。俄外长强调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是结束战争前提,乌方认为这实质是摧毁其独立国家存在,立场分歧使和谈陷入僵局。 俄乌冲突超越两国争端,影响地缘政治格局。战争破坏经济全球化,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北约“复活”,芬兰和瑞典加入。全球南方国家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目前,俄乌战场胶着,双方无力彻底打败对手,数据虽难核实,但反映消耗战残酷性。冲突转入谈判博弈与战场作战并重阶段,双方核心诉求不可调和,未来谈判是“实力与意志的博弈”,和谈取决于军事动态、国际干预和双方国内政治的多重角力。

0 阅读:37
金旋你好的

金旋你好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