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琉球国那覇市的遊行,人们举起了琉球国的旗帜,要求恢复主权。   这

观今言史啊 2025-11-12 18:33:32

11月10日,琉球国那覇市的遊行,人们举起了琉球国的旗帜,要求恢复主权。   这场和平游行没有激烈的口号,可每一面蓝底白星的旗帜都在诉说着同一个诉求:恢复琉球主权。   三星天洋旗上的三颗星,分别代表着琉球历史上的中山、山南、山北三个政权,这面旗帜被琉球独立党定为象征,早已超越了符号本身的意义。   游行队伍中,从事导游工作的佐藤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他祖父留下的,照片里的琉球人穿着传统琉装,在首里城前合影。   首里城曾是琉球王国的王宫,建筑风格融合了中日元素,如今却成了日本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这让佐藤每次带游客参观时都格外别扭。   这份情绪不是突然爆发的,琉球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的琉球王国是中国的藩属国,定期遣使朝贡,文化上既保留着本土特色,又深深浸润着汉风。   直到19世纪末,日本以武力吞并琉球,将其改为“冲绳县”,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殖民统治。   老人们至今记得,小时候父辈不许说琉球语,学校里强制教授日语,连传统的祭典都要偷偷举行。   更让琉球人难以忍受的是驻日美军基地带来的困扰,那霸市周边的嘉手纳基地,是美军在东亚的重要军事据点,飞机起降的噪音日夜不休,周边居民患上神经衰弱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   今年夏天,一名美军士兵涉嫌性骚扰当地未成年少女的案件,让积压的不满彻底爆发。   游行队伍经过基地外围时,有人举起写着“美军滚出琉球”的纸牌,不少路人纷纷驻足加入队伍。   日本政府对琉球的“同化”从未停止,却始终没能抹去这里的独特认同。   在那霸市的传统市场里,摊主们叫卖着琉球特色的海葡萄和泡盛酒,用夹杂着琉球方言的日语与顾客交流。   68岁的田中婆婆正在教孙女织琉球传统的红型染布,她指着布料上的凤凰图案说,这和日本和服的纹样不一样,是当年从中国传过来的手艺。   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成了主权诉求最坚实的根基。   从历史法理来看,琉球的归属本就存在争议,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的领土范围限于本土四岛,琉球的地位应由盟国决定。   可后来美国单方面将琉球“施政权”交给日本,并未经过琉球民众的投票表决。   游行现场的法律工作者上原拿着一份公告复印件,向围观者解释这段历史,他的声音不大,却总能吸引不少人认真倾听。   游行接近尾声时,天空飘起了细雨,人们没有散去,反而纷纷撑开透明的雨伞,让旗帜在雨幕中依然清晰可见。   一群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用琉球语唱起了传统歌谣,歌声穿过雨丝,传到远处的那霸港。港口的灯塔亮了起来,灯光洒在海面上,与旗帜上的星光交相辉映。   有人说琉球的主权诉求难以实现,毕竟面对日本和美国的双重压力,这条路注定漫长。   但站在那霸的街道上就能明白,这种诉求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认同和现实的痛苦。   每一次游行都是一次记忆的唤醒,每一面旗帜都是一次立场的申明,当三星天洋旗一次次在那霸市升起,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琉球的过去,就意味着主权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历史终究会站在正义的一方,就像那霸港的潮水,无论暂时如何起落,终将朝着应有的方向奔涌。   参考资料:看看新闻《日本冲绳民众集会游行 抗议驻日美军性暴力事件》

0 阅读:167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