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艺人的身份证号、航班行程这些私密信息,在网上几十块就能买,转手就能炒到

自在山野 2025-11-12 20:20:50

你敢信吗?艺人的身份证号、航班行程这些私密信息,在网上几十块就能买,转手就能炒到上千元!央视曝光的这条买卖艺人隐私的黑色产业链,真是把“无底线牟利”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事情其实很简单,一个叫舒某的航空公司外包客服,利用工作便利登录内部系统,把查到的艺人身份证号、航班信息偷偷记在纸上带出去,以50到80元一条的价格卖给代拍张某。张某再根据艺人热度加价,热门明星的信息能卖到1000元一条,一年多就交易上百条,获利超2万元。现在两人都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还得公开道歉、赔偿损失,但网上类似的交易仍没断,用“hb”“飞机符号”这些暗语就能找到卖家,3块钱就能买到行程。 艺人再有名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身份证号是多么核心的隐私,航班信息关系到出行安全,这些本该被严格保护的东西,却成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想想看,要是有人天天盯着你的行程,随时随地能找到你,甚至拿着你的身份证号搞事情,你能安心吗?艺人被私生饭围追堵截、机场拥堵推挤的新闻我们见得还少吗?这些乱象的根源,就是这条见不得光的信息买卖链条。 舒某作为从业者,明知道有保密规定,却为了一万多块钱就出卖信任,这种“内鬼”才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张某从粉丝变成代拍,再变成信息贩子,把追星的热情变成了牟利的手段,完全忘了尊重二字;而那些花钱买信息的粉丝,以为是“为爱发电”,其实是在给违法行为推波助澜。法律早就说过,不管是买还是卖公民个人信息,只要情节严重就是犯罪,最高能判七年,可总有人心存侥幸,觉得“卖几条信息而已”“追星用用没关系”。 还有网络平台的监管漏洞也不能忽视,明明是违规内容,换几个隐晦暗语就能堂而皇之地传播,举报后还能反复出现,这不是在给黑产留生存空间吗?追星本是件美好的事,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而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可现在有些人为了接近艺人,连法律和道德都抛在脑后,这样的“爱”太沉重,也太畸形了。 公民的隐私不分身份地位,不管是艺人还是普通人,都该被法律保护。这条黑产链条必须被彻底斩断,不仅要严惩违法者,平台也得负起责任,堵住监管漏洞。你觉得该怎么从根源上遏制这种买卖隐私的行为?是加重处罚力度,还是加强平台监管,又或者是粉丝该树立正确的追星观?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央视新闻

0 阅读:0
自在山野

自在山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