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了名,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东方大国于11月5日宣布,决定从11月10号开始,暂时停止对美国那部分24%的额外关税征收,但原本10%的基本税率还会保留。 这个调整涉及大豆、小麦和鸡肉这些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表面上看像是中方做了让步,实际只是把之前多收的那部分税先缓一缓。 直白一点儿说就是:进口成本能降一点,但没完全降。 之前加征那24%关税,本来就是对美国搞贸易摩擦的反制措施,不是平白无故收的。那会美国先对咱们的商品加税,咱们没办法才针对性回应,把大豆这些他们依赖出口的农产品作为抓手,这24%就是“反击税”。 现在暂停征收,可不是因为咱们怕了,而是看美国那边终于有了点回应,加上咱们国内确实有需求,才做的调整,本质是“你退一步,我也让一步”,但底线得守住,所以10%的税一分没减。 有人可能不懂,为啥非要留着10%?这就是咱们的底气。你想啊,要是全免了,美国农产品一下子涌进来,咱们自己的农民怎么办?国内的相关产业不得受冲击? 10%的税率就是道“缓冲带”,既不让进口成本太高影响咱们自己的企业和民生,又能保护国内产业,还能给后面的谈判留着筹码。 这就跟买菜似的,卖家要价太高,你砍一刀,不是要砍到他成本价,而是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还得给自己留着再谈的余地。 再说说这背后的实际需求,咱们可不是为了帮美国,主要是为了咱们自己。就拿大豆来说,咱们国内榨油、喂猪都离不开大豆,每年得从国外进口不少。 2024年一年就从美国买了2800多万吨,占了咱们进口总量的一半还多,要是那24%的税一直收着,每吨大豆成本得增加120美元,这些钱最后还不是摊到饲料厂、豆制品厂头上,到头来食用油、猪肉价格都可能跟着涨,吃亏的是咱们老百姓。 现在把这部分税停了,原材料成本降了,国内的物价就能稳点,尤其是快到年底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好处。 而且美国那边比咱们更着急,前阵子还有新闻说,美国新收获的大豆对华出口装船量都是零,他们的库存积压率都到18%了。 美国的农民就靠出口大豆、玉米挣钱,这些东西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农民急得跳脚,他们的政府能不急吗? 毕竟农业州的选票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咱们这一调整,刚好给了他们个台阶下,但也没让他们得寸进尺,想买咱们的市场,就得接受咱们的条件,这10%的税就是“入场费”,一分不能少。 这次调整也是中美之前磋商的结果,根本不是单方面让步,之前10月底,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谈了好几轮,后来两国元首见面又敲定了细节,美方也承诺把咱们芬太尼的关税从20%降到10%,这是互相的,不是咱们单方面让利。 你看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生效时间精确到11月10日13时01分,连分钟都算好了,这说明咱们是早有准备,不是临时妥协,每一步都在计划里。 还有人担心这是不是贸易战停了,其实也不是,这就是中美贸易“斗而不破”的常态,民生领域互相让一步,关键的高科技领域该竞争还得竞争。 美国现在还在搞稀土供应链本土化,想摆脱对咱们的依赖;咱们也在加大研发投入,搞芯片自主创新。 但农产品这种互补性强的领域,没必要非得死磕,互相给点方便,对双方都好,还能让全球贸易稳一点。 而且咱们还加了限制条件,比如明确说了是“暂时”暂停,为期一年,不是永久取消。 还规定了这两个月至少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不低于2500万吨,这都是有数量限制的,不是让他们随便卖。 这就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要是美国后面又搞小动作,这24%的税随时能恢复,咱们有绝对的话语权。 从全球角度看,这也是咱们负责任的表现。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要是一直死磕关税,全球贸易都得受影响。 WTO说了,中美每取消1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就能带动全球相关贸易增长12亿美元。 咱们这么做,既稳了自己的民生,又给全球经济注入点信心,还不让美国占着便宜,这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那些说咱们让步的人,根本没看懂里面的门道。美国这些年搞贸易战,自己也吃了大亏,大豆对华出口比2017年降了40%,政府每年得拿120亿美元补贴农民,他们的企业在华销售额那么高,高关税其实是自己税自己。现在他们主动松口,咱们顺势调整,这是抓住了主动权,不是被动妥协。 总结下来就是,暂停那24%的额外关税,是咱们基于自身民生需求、结合中美磋商结果做的理性调整,既降了点进口成本,又保护了国内产业,还留着谈判筹码,怎么看都是咱们占了主动。 10%的税率稳稳当当守在那,就说明咱们根本没让步,只是把“临时税”先放一放,美国想让咱们完全取消关税?门儿都没有。这就是大国博弈的智慧,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则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绝对不吃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