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一男子临时将三个空机油桶放置在门口,不料,这举动被执法队发现,执法人员就说属于危险废物要罚10万,并表示签字认罚可以减到5万元,男子求情说给他10分钟时间搬离,但是执法人员说必须按照制度罚款。 信息来源:闪电新闻 这是浙江温州瑞安的彭先生,他经营了一家小汽修店。 最近,他正在做地坪漆的装修,店里的东西有点杂乱,因此把三个空机油桶临时放到门口。 谁知道,这一举动却引来了执法人员的注意。 执法队在现场判断这些空桶属于危险废物,开口就要罚10万元。 彭先生当时直接就傻了,心想这是什么情况,自己怎么就犯了这么大的错? 发现桶的工作人员似乎没有给彭先生太多理解的空间,直接表示,如果他不签字认罚就得交10万元,签字认罚则减到5万元。 彭先生心里一阵苦,他意识到,这5万元对于他的汽修店来说,简直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之前装修的时候生意已经不好了,对于小微企业来说,5万元的罚款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实在是难以承受。 他满脸无辜地解释道,这些空桶是密封的,桶里根本没油,更不可能构成污染。 希望执法方可以给予一点宽容,让他赶快把桶搬回去。 但执法人员坚持规章制度,强调要罚款。 彭先生于是情绪激动,甚至请求给他十分钟的时间,他立刻就可以把桶搬走。 如果没搬好,他绝对不反对处罚。这种求情似乎并没有打动对方,执法人员反而冷冷地说,规章制度就是规章制度,不能随便更改。 这种态度让彭先生感觉很无奈,也让公众对执法的柔性产生了质疑。 随后,事情的进展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彭先生将整个过程的监控视频发布到了网络上。 这下可热闹了,大家纷纷评论。 有媒体也开始质疑,这样的小过重罚是不是太严厉了一些? 在舆论的压力下,有些人把焦点放在了执法是否应该更具人性化的问题上。 毕竟,法律不是冰冷的工具,也要考虑到“无心之失”这种情形。 环保部门则对此事件的处理表示,罚款是合规合法的,他们已经按照温州“柔性执法”的原则,给予了50%的减免。 再加上这些规定,似乎执法并没有多大问题。 可是,彭先生的反对声音依旧没有消失。 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时疏忽,不应该处以如此高额的罚款,特别是在他已表示愿意立即改正的情况下。 更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某公司因为初次违规且整改及时,最终并没有受到罚款。 这样的对比让许多人感到不平,觉得彭先生的遭遇真的有些冤屈。 虽然执法部门坚持“违法即应处罚”,但是公众普遍觉得应该给人一个改正的机会,执法不仅仅是处罚,还要有教育的意义。 目前,这起事件仍在调查中,罚款决定还没有最终确定。 有媒体援引法律专家的意见,认为这种“现场签字减半”的做法实际上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行政处罚应该更遵循法定程序,尤其是在像彭先生这样的无心之失的情况下,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事情发展至今,依然没有落定的结果。 很多人期待着温州市能够在这起事件中找到一个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处罚为辅”的原则,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最后,希望这样的执法在未来能够更人性化,更具建设性,让商家能够在合法经营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点温暖。 同时,这事给大家提个醒:危险废物一律不能随遍乱放,毕竟会危害公共安全,不要有侥幸的心理,执法人员不一定给你时间改正,直接按制度罚款,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