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一小男孩上学频繁丢水杯,弄丢4个水杯后小男孩的爸爸终于忍不了了,最终爸爸做了一个决定,不给儿子买水杯了,直接拿一个袋子装好水给他带去学校。 一则家长分享的育儿趣事在社交平台爆火,一小男孩上学频繁丢水杯,短短一个月就弄丢了4个,爸爸终于忍不了了,最终做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不给儿子买新水杯了,直接拿一个透明塑料袋装好水给他带去学校。大家纷纷表示“这招治丢三落四也太接地气了”。 事情的主人公是江苏苏州的一位爸爸陈先生,他的儿子小宇今年上二年级。陈先生无奈地说,儿子从小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尤其是水杯,几乎每个月都要换一个。“ 第一次买的是卡通吸管杯,他说喜欢奥特曼图案,结果用了一周就落在了操场;第二次换了个带背带的运动水杯,想着挂在身上不容易丢,没成想放学时忘在托管班了; 第三次特意买了个贵点的智能水杯,能连手机定位,结果他嫌重,偷偷放在了教室抽屉,放假才发现早就被清理走了;第四个是朋友送的定制水杯,上面刻了他的名字,本以为能管久点,结果上个月运动会又丢在了体育馆。”说起这些,陈先生也是又好气又好笑。 丢了第四个水杯时,陈先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治治”儿子这个毛病。“之前每次丢了,我们都想着孩子还小,就再给他买一个,结果反而让他觉得丢了也没关系。” 于是那天早上,陈先生没有像往常一样拿出新水杯,而是找了个干净的透明塑料袋,接了半袋温水,打上结递给小宇。小宇看到袋子装水,瞬间愣住了,带着委屈问爸爸:“爸爸,为什么用袋子装水呀?同学们会笑我的。” 陈先生蹲下来跟他说:“因为水杯总丢,我们先试试用袋子,等你能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了,再给你买新水杯。”小宇虽然不情愿,但也知道自己理亏,只好拿着袋子去了学校。 陈先生把这段对话和小宇拿着水袋上学的背影拍成视频发了朋友圈,没成想被朋友转发后火了。视频里,小宇背着书包,手里小心翼翼地拎着水袋,脚步都比平时慢了些。 网友们看了纷纷留言:“哈哈哈哈这爸爸太懂了,物理降温式教育”“小宇:今天的校园社交有点压力”“我家孩子也这样,下次我也试试这招”。还有不少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治丢”经验,有人说给孩子用最普通的杯子,丢了不心疼;有人说让孩子自己用零花钱买,丢了就没得用。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招还真管用。那天放学回家,小宇第一件事就是举着完好的水袋跟爸爸说:“爸爸你看,我没弄丢!”陈先生趁机教育他:“你看,只要用心保管,不管是水杯还是水袋都不会丢对不对?” 从那以后,小宇保管东西认真了不少,不仅水袋每天都完好带回家,连之前总丢的橡皮、尺子也很少不见了。陈先生说,其实用袋子装水只是权宜之计,主要是想让孩子明白,要对自己的物品负责,“现在他知道东西丢了会不方便,自然就会多上点心”。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丢东西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但如何引导却很关键。过于纵容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习惯,过于严厉又可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陈先生这种“幽默式教育”既没有打骂孩子,又让孩子直观感受到了丢东西的后果,反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教育专家也表示,对于低龄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采用具体、形象的方式比单纯说教更有效,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记忆会更深刻。 现在,小宇因为保管水袋认真,陈先生已经给他买了一个新的普通水杯,小宇每天都把水杯放在书包固定的夹层里,放学第一件事就检查。这段趣事不仅让陈先生一家笑料百出,也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启发。 其实育儿路上没有标准答案,像这样充满智慧又不失温情的小办法,往往能解决大问题。毕竟,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本文信源: 苏州爸爸“袋子装水”教育孩子报道_苏州日报官网 儿童行为习惯培养专家解读_中国教育报官网 家长育儿趣事分享平台_育儿网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