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简单,其实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都把主意打到大湾区上了! 这两年夏季奥运会申办的冷清场面看得人一清二楚,2032年布里斯班成为主办城市,不是因为有多少选择,而是到最后只剩它了。之前像德国、意大利这些经济不错的国家,说不办就不办,印度、朝鲜联合申办也没有下文。 2024年巴黎申奥时更直接,一堆城市退出,最后只有巴黎独自“接锅”。想当年,奥运主办权可是无数城市梦寐以求的荣耀,现在大家却像躲瘟疫一样绕着走。 说白了,全世界都明白,举办奥运钱是花得看得见摸得着,但收回来的效益却是未知数。根据牛津大学的数据,这几届下来,直接花掉的资金平均就是几十亿美元,这还不算为了配套城市建设而砸下去的各种钱。 真正让各国政府头疼的是,预算做得很小心,实际办下去几乎没有哪一届不超支,一般预算一元,最后往往要花两元半,还得考虑各种临时状况带来的风险,老百姓自然不愿意替这一大笔“面子项目”买单。 像东京奥运,最初说好的预算只有七十多亿美元,到奥运收尾一算,账单直接翻倍,最后政府和组委会只能一起买单。实际结果是,这么多钱最后还是压在了纳税人肩膀上,所以日本社会质疑声一直不断。 远的说,像雅典当年的场馆,为了奥运建了三十多个,比赛完这一堆建筑就成了大包袱,没人用还要持续花钱养,政府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有些设施还出现了安全隐患,只能封了修,钱没少花,眼看都荒废了。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奥运光鲜背后是大窟窿”,国际奥委会自然开始留意中国。大湾区毫无疑问有很好的基础,广州、深圳、香港的体育场一个比一个现代,还有全运会、亚运会的举办经验。巴赫瞄上这里,也不是没原因的。 可奥运标准一上来,现有场馆也得大量升级。有些临时建的配套设施,花了大钱,用完就没啥用处,长期下来,这些投入很难全部回本。 别说其他国家,连我们也要算计得清清楚楚,奥运会不是当地运动会,赌上的是一代人的财富和责任。谁都知道,办一场热闹容易,扛住几十年后遗症才是难题。所以,大湾区虽有实力,真正到决定拍板那一步,不可能不掂量利弊。 德国、意大利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不轻易接手,就是怕最后留下的不是功劳簿,而是一堆难以收拾的“后遗症”。一场赛事一时风光,账本却要代代人去还,放谁身上都得谨慎再三。


用户10xxx25
奥委会阻止俄罗斯参赛,却不阻止以色列参赛,就已经丧失奥运会举办的底层逻辑。
瑜伽
收复台湾后再办吧,目前还真没这心思,也没这财力精力。奥委会就是美国派来的,让中国各方面自顾不暇,徐徐图之遏制打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