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窍了,今天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败中国,和中国合作能让我们更大更好更强,瞧瞧,他去了一趟韩国,认识提高的挺快。明年来中国,四处转转,思想还会上台阶! 最近,美国总统在电视上说的一番话,把不少人都整愣住了,他在 CBS 的《60分钟》里,突然不再摆出以前那种强硬姿态,反倒认真地讲,美国应该像中国那样做长远规划,还说合作比对着干更能让美国受益。 对比他七年前动不动就“加关税、敲桌子”的样子,明显柔和了不少,语气也不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 其实他说这话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前段时间刚去了趟韩国,那趟行程应该给了他不小的冲击。 当地政界和商界的人几乎都跟他强调一件事:韩国经济能发展到现在这么强,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和中国深度合作。 2022年,中韩贸易额达到3150亿美元,而高科技产品、零部件这些领域的合作占了一半还多,韩国芯片行业更是典型,光靠对中国的出口,一年就能赚143亿美元的顺差。 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合作确实能让企业赚钱,让国家受益,很多人都觉得,他在韩国亲眼看到这些情况之后,多少有点被“现实教育”了。 甚至有人半开玩笑说,要是他哪天真去趟中国,他的想法说不准会变得更彻底,让他开始反思的,当然不只是韩国之行。 美国自己这几年也被关税政策折腾得够呛,为了所谓的“美国优先”,他当年对中国商品连加好几轮关税,金额上万亿人民币。 结果制造业没回流多少,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倒是先遭殃了,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数据很清楚:28%的企业抱怨关税让运营成本明显上涨。 不仅企业负担重了,美国普通家庭买东西也更贵,科技企业为了避关税,只能把部分业务转去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供应链被搞乱,效率下降,成本还更高,说是“制裁别人”,实际却把自己绕进去。 吃了这么多亏,现在有人开始反思,也就不奇怪了,更关键的是,美国想跟中国脱钩根本不现实,两国经济已经绑在一起十几年了。 中国连续14年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仍然高达6906亿美元,从美国西海岸的水果,到中西部的汽车配件,都得靠中国市场吃饭。 爱荷华州的农场主和波音工厂的工人哪个不是心知肚明?要是真对抗升级,最先出问题的就是他们的饭碗。 更不用说大量美国企业早就明确表态:少了中国这个市场,就是主动削掉自己的未来,中国现在是新能源产品最大的市场,也是全球AI专利最多的国家。 如果放弃合作,美国企业自己都觉得亏得无法接受,这一点,在旧金山举行的那场中美企业家峰会上体现得最明显。 三百多个席位提前两周就被抢光了,现场交换名片、谈合作的人比往年多好几倍,企业界的需求摆得这么明白,政治层面要是继续硬抗,只会伤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他这番话是不是真心的,还得继续看,毕竟他说这话的时候,刚好处在选举季,选票压力一大,什么口风都有可能变。 真正有没有改变,不是看采访,而是看之后的政策:货轮会不会恢复以前那种忙碌,科技合作会不会重新接上,双边贸易会不会继续扩大。 不管怎样,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真一直对着干,那倒霉的绝不只是一方,全球供应链都得跟着遭殃。 这么多年已经反复证明:合作的路走得更稳,大家都能受益,这位77岁总统的这番话,至少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 未来到底怎么走,还要看美国愿不愿意真正放下情绪、回到现实。这个问题,比他说了什么,更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