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在世界属于什么水平?这么说吧,有16艘055的时候,地球上没有国家想跟中国打一次。要知道055在设计之初,军方的想法十分的天马行空,他们竟打算让055带东风弹道导弹上舰,但是东风实在是太长太大了,所以这个想法没能实现。结果军方换了个思路,让导弹小型化,于是就有了鹰击21。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55表面上,它还被叫作“驱逐舰”,可满载排水量已经冲到一万三千多吨,跟传统护卫舰那一挂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四台大功率燃气轮机塞进舰体,总功率十几万千瓦,这不只是为了跑得快,更是为将来电磁炮、激光武器这类“吃电大户”提前铺好电网,别的国家很多船是“能打就行”,055一开始就按“未来旗舰平台”来准备体格。 眼睛也够锋利,一体化桅杆里埋着S波段和X波段两套雷达,一个负责在几百公里外扫大面,一个专盯隐身小目标,和传统“单波段+外挂雷达”的拼凑式玩法完全不同。 外界喜欢用“几百公里外盯住高尔夫球”这种说法来形容它的精细程度,虽然夸张点,但意思很直白:谁敢靠近,它基本都心中有数。 再往下,是那一整片垂直发射单元,112个,看起来不是世界第一多,却是世界上最会“打组合拳”的之一,关键在于弹坑尺寸做得又粗又深,可以塞进各种口径更大的导弹,防空、反舰、对陆攻击甚至反卫星,不同弹种撑的是同一个“井”。 别人家还是“一个洞干一件事”,055已经开始玩“一个插槽多种配置”,这就像一台机箱空间富裕的电脑,硬件怎么升级都不怕装不下。 把它拎到世界舞台上,和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舰一比,差距就清楚了,美国伯克级绣补了几十年,该加的雷达、导弹都加了,可架子是冷战时期那套,雷达终究还是单波段,垂发单元兼容性有限,每次升级都是在老房子里打补丁。 朱姆沃尔特长得像科幻片道具,概念前卫,但主炮炮弹贵得离谱,真正打起来谁舍得往外扔,战时往往退回到常规导弹,搞得这艘巨舰“看着吓人,用着肉疼”。 英国45型推进系统理念很新,却爱在关键时候出毛病,海军自己都吐槽“怕它出远门”,俄罗斯那几艘大块头火力表面上惊人,但很多导弹要专用发射井,占空间还不灵活,任务切换非常笨重。 相比之下,055不是某一项性能拉满,而是整体水平拉到一个新高度,还往后多看了十几年的路。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故事开局其实挺疯狂,立项讨论阶段,有人真的认真考虑过,让055把陆基东风弹道导弹搬上舰,如果这事真干成了,那就是在海面上推来推去的“机动战略火力岛”。 问题是东风导弹个头太夸张,往舰体里一塞,空间、重心、稳定性全乱套,在风浪里发射风险巨大,这条路现实上走不通。 思路没断,只是拐了个弯,既然船迁就不了导弹,那就让导弹来适配船,结果就是鹰击-21这样的反舰弹道导弹被“雕刻”出来:弹长控制在9米以内,直径压到0.85米,尺寸刚好能住进055的垂发坑里,采用冷发射,先顶出井再点火,起步更安全隐蔽。 它飞行时以高超音速滑翔,末端俯冲阶段速度可冲到十马赫,再叠加“钱学森弹道”那种轨迹飘忽的飞行方式,现在的防空系统很难提前算准它的路数,拦截难度指数级增加。 硬件漂亮,还得看真刀真枪的表现,首舰南昌舰服役后,在西太平洋远海训练中,曾单舰顶到外军航母编队前方一百多海里,面对对方舰载机的低空飞行和舰艇接近,选择的是继续推进而不是后撤,最后逼得对方减速、改航。 再遇到复杂水文条件时,它的声呐还能在嘈杂回波里拎出疑似潜艇的影子,为编队排除了威胁,这些细节说明,它不是停在码头拍照好看的“展品”,而是真正能在远海把局面稳住的“门神”。 和三十多年前“银河号”在印度洋被围堵检查、船员断水断粮相比,同样是远海,同样是外国军舰在旁边晃悠,如今的局面已经完全不同。 那时我们缺的是能够在几千公里外,为一艘商船撑腰的硬实力,只能靠抗议和交涉,现在055带着鹰击-21和整套远程防空体系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不建议轻举妄动”的标志牌。 055带来的真正变化,是让战争变成一件极不划算的买卖,当一支海军从“小舢板护岸”走到“万吨大驱护远洋”,从被人堵船搜查到别人不敢随便动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很有分量的安全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