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变遗书,江姐牺牲前的托孤遗嘱 ——————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这希望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甚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六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蒋王八的来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若何顽固,现在战事已近川边,这是事实,重庆在[再】强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因此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更有惊人的进步。这点我们当然及不上外面的朋友。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一个炸蛋[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藏完了。这可能我们估计的确很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假若不幸的话,云几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么姐是否仍在重块?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姐 八月廿七日 来友是我很好的朋友,不用怕,盼能坦白相谈。 —————— 江姐本名江竹筠 (1920-1949)女,四川自贡人。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和丈夫彭咏梧在重庆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8年,彭咏梧牺牲,江竹筠接替其工作。 6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 1949年11月14日壮烈牺牲,时年29岁。 —————— 这封遗书其实是一封家书,是江姐于1949年8月27日重庆渣滓洞狱中,写给表弟谭竹安的。 写这封家书时,江姐是同室难友曾紫霞在中共地下党的营救下,即将获释出狱。她出狱的前一天晚上,江姐把竹筷一端磨尖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极其隐秘和艰苦的情况下写了这封“托孤信”,委托出狱的曾紫霞交给表弟谭竹安。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国民党当局仍盘踞西南负隅顽抗。 考虑到敌人在失败前有可能丧心病狂地处决政治犯,江姐把孩子们托付给了谭竹安。 孰料,这封家书,最终变成了托孤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