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刚入职15天左右,就以妻子孕37周需要陪护为由,向公司申请10天的陪产假,然而,只过了8分钟,男子就被公司开除,原因是他有一天9点到岗打完卡就消失了,直到中午才回来,属于旷工,男子不服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他工资以及违法解除赔偿金,然而,仲裁只裁决公司支付工资,驳回了赔偿金的请求,男子不服,闹到法院,法庭上公司一句话亮了。 曹某没想到,自己在上海找的这份会计工作,会以这么荒诞的方式收场。月薪8000元,入职刚满15天,他还在熟悉报表系统和公司流程,家里的好消息就伴着焦虑一起来了,怀孕37周的妻子已经临近预产期,随时可能生产。按照之前查好的上海市计生规定,他能申请10天陪产假,既能照顾妻子,也能在孩子出生时陪在身边,这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11月4日早上不到9点,曹某把提前准备好的陪产假申请材料整理好,正式提交给了公司。他想着这是合法合规的请求,顶多等几天审批,没想到办公室的空气还没暖热,人事的通知就追了过来。从提交申请到收到解聘通知,总共才8分钟,曹某握着手机的手都僵了,以为自己听错了。 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严重旷工”,矛头直指3天前的11月1日。曹某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是早有准备。他清晰记得那天的每一个细节:早上9点准时打卡到岗,刚处理完一份报销单,就接到了妻子的紧急电话,说产检时发现异常,医生让立刻去医院。 他来不及当面找主管,赶紧发消息报备情况,随后就往医院赶。好在问题不算严重,等他安置好妻子,中午就赶回了公司,前后离岗也就1小时40分钟。事后他还把医院出具的“需卧床保胎”诊断书交给了人事,本以为这事早就说清了。 可公司拿出了一本《员工手册》,说上面写着擅自离岗超半小时就算旷工,旷工两天就能开除。曹某压根没见过这本手册,后来才知道,这本手册既没经过职代会讨论,也没公示过,完全是公司的“内部家法”。更离谱的是,为了凑够“两天旷工”的标准,公司竟然把11月2日和3日的双休日也算作旷工天数,理由是“公司里双休日工作是常态”。 委屈又愤怒的曹某当即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可仲裁结果只支持了工资部分,判决公司支付他10月的实际出勤工资4781.61元,连解雇当天和11月1日那几小时的工资都算上了,但驳回了赔偿金的请求。这个结果让曹某无法接受,他咬咬牙,决定把官司打到底。 法庭上的对峙,让曹某彻底看清了公司的态度。对方不仅坚持把双休日算旷工,还拿出了一份有涂改痕迹的考勤表当证据,更说出了一句让在场人都错愕的话:“陪产假这种福利,本质上就是不劳而获”。这句话彻底暴露了公司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 法院的判决给了曹某一个公道。法官明确指出,公司的规章制度因缺乏民主程序而无效,将员工照顾临产妻子的行为污蔑为“不劳而获”,是对法律精神的践踏。根据《劳动合同法》,曹某入职不满半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是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赔偿曹某8000元,还要承担10元的二审案件受理费。 从入职到打赢官司,不过两个多月,曹某却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战斗。他拿着判决书走出法院时,心里五味杂陈。他只是想安心陪妻子迎接孩子的出生,却被公司用荒唐的理由扫地出门。 这场“八分钟解约”的闹剧,让他明白合法权益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让更多人看到,那些试图用“家法”凌驾国法的企业,终究要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遇到不公时勇敢站出来,法律总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


用户10xxx49
这个时候工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