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速度很快,但美国专家提醒,全世界都被中国骗了,中国真正厉害的其实另有隐藏底牌,2024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已经超过世界一半,日韩占据剩下大部分的份额,理论上,即便是全世界国家所有国家的造船份额都送给美国,他也打不过中国。 这话可不是夸大其词,所谓的“隐藏底牌”根本不是造船快那么简单,而是中国手里攥着一套别人学不来的“全链条功夫”——从炼钢到造零件,从设计到交付,从头到尾都能自己搞定,这才是真本事。 先说说中国造船业到底有多猛。2024年不光完工量超全球一半,新接的订单更是占了全世界七成多,手里等着造的船能排好几年。关键不是数量多,是啥船都能造。 以前高端的LNG船(装液化天然气的船)只有日韩能造,技术门槛高得吓人,光焊接就得用特殊的殷瓦钢,差一毫米都不行。可现在中国不仅能造,还拿下了卡塔尔的大订单,一次就订了18艘全球最大的LNG船,这手艺已经摸到世界顶尖水平了。 还有大型邮轮,零件比航母还多,2500万个零件要凑齐,以前全靠欧洲,现在咱们的“爱达・魔都号”都交付运营了,等于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从散货船到航母,18种主要船型里14种都是全球订单第一,这可不是随便凑数的本事。 这背后的底牌就是那条“从头到尾都不缺腿”的产业链。造一艘船要啥?特种钢材、发动机、导航系统、焊接设备……中国几乎全能自己造。就说造船用的高强度钢,以前得进口,现在宝钢的钢材不仅够硬,还能按船厂要求定制,价格比进口的便宜三成。 再看船用发动机,大连重工造的低速机,全世界一半的新船都在用,不用看别人脸色。反观韩国,造LNG船还得进口殷瓦钢;日本的高端零件也得靠欧美供货,一旦断了就停工。中国这产业链就像老中医的药方,君臣佐使全配齐,不管市场怎么变,自己都能稳住阵脚。 更厉害的是“军民一条线”的本事,民用造船的本事能随时转成国防力量。江南造船厂造完民用集装箱船,船坞稍微改改就能造航母、驱逐舰,用的是一样的模块化技术——像搭积木似的拼船身,民用船3个月下水,军用船也能快速量产。 2023年海军新舰下水总吨位比英法意加起来还多,就是这本事的体现。而美国造船业早就军民分家了,民用船几乎造不出来,军用船成本高得离谱,造一艘驱逐舰的钱,中国能造四艘,还得等好几年。 那为啥说全世界份额给美国也没用?因为美国造船业早就“空心化”了,架子还在,里子早烂了。二战时美国能两天造三艘船,可现在一年也就造5艘,全球份额才0.13%,连零头都不够。 主要是没人干活,美国造船工人平均年龄52岁,年轻人都不愿去船厂,熟练焊工一工难求。然后是零件跟不上,本土配套率才41%,船用曲轴、推进器这些核心部件都得从国外买,自己造不出来。 最坑的是《琼斯法案》把行业护成了“温室里的花”,美国造的船比中国贵4倍,质量还没优势,就算给订单,船厂也接不住——没有足够的船坞,没有熟练工人,没有零件供应,光有订单就是张废纸。 更别提中国造船的“灵活性”了。全球要绿色船舶,中国立马造出LNG动力、甲醇动力的船,拿了全世界七成的绿色订单;全球汽车出口多了,中国又快速造出汽车运输船,订单占比超八成。 这种跟着市场变的本事,美国根本学不来,他们的船厂靠政府补贴活着,没有创新动力,技术早就落后了。疫情的时候更明显,日韩船厂因为缺零件停工,中国船厂啥都不缺,照样赶工期,这就是供应链硬的好处。 说到底,中国的底牌是几十年攒下的全产业链实力、能攻能守的军民转化能力,还有跟着市场变的灵活劲儿。 美国看似有技术底子,可产业空心化、成本高、缺人才,早就没了造血能力。就算把全世界的造船份额都给他,他也没本事把订单变成船——没人造、没零件、造不起,可不就是打不过中国嘛。 这哪儿是“骗”啊,是中国实实在在把功夫练到了家,只是以前大家光盯着“速度快”,没看清背后这整套硬实力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