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老外承认真相了!阿根廷记者访华,揭开了一个西方最不愿承认的事实。 阿根廷《国民报》记者弗朗西斯科・胡根在访华文章里写下的 “阿根廷不可能与中国脱钩”,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空谈。 这趟从南京雅致餐厅到上海科技园区,再到见证福建舰实力的旅程,让他踩遍了真实的合作痕迹,那些打破偏见的见闻,把两国缠在一起的利益纽带看得清清楚楚。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特意抽时间去探访的华为上海青浦园区,这地方哪儿是什么普通的办公楼群,分明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活样本。 从南京坐高铁过去才一个多小时,票价不到 20 美元,可园区里的景象却跨越了好几个发展层级 —— 足足 160 公顷的地盘上,规划要塞进 3 万多名研发人员,而且主攻方向全是人工智能这类能改写行业格局的领域。 之前在南京和中国企业家吃饭时,对方的话算是点透了:“现在跟中国谈合作,早不是只说修公路建铁路的老话题了,新基建的关键是数据处理和智能技术。” 这话戳中了阿根廷的痛点。全球都在抢 AI 赛道的当下,阿根廷的农业要提质、矿业要升级,正缺这样的技术靠山。 而中国从来不只给空承诺,早就实打实帮着建农业数字化平台,用卫星数据帮当地优化种植方案,连灌溉时机都能通过技术算得明明白白。 这种能落地、能见效的技术支持,比任何口号都管用,也让阿根廷没法轻易割舍。 更让他看清门道的是那艘备受关注的福建舰。在他眼里,这可不只是艘军事装备,更像是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 “活广告”。 能造出这么大的航母,意味着从特种钢材研发到精密零件制造,从电力系统到信息控制,中国有一套别人拿不走的全产业链本事。 这对阿根廷来说太关键了:想建光伏电站,中国能从头到尾提供设备和技术;要开发锂矿,中国企业早就有成熟的盐湖提锂法子。 就说紫金矿业在阿根廷卡塔马卡省的锂矿项目吧,2022 年花 9.6 亿加元收购下来的矿场,去年已经放进了 “一带一路” 合作清单,今年就要正式投产了。 这种不光带技术、投钱,还帮着找销路的 “打包合作”,换别的国家还真做不到。 2025 年 4 月福建代表团去阿根廷办经贸推介会,一下签了不少单子,说白了就是看准了这种工业实力的互补性 —— 阿根廷有资源,中国有把资源变成价值的能力。 走在上海南京路上时,他算彻底想明白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强。 那些鳞次栉比的国际大牌门店,挤破头也要抢着吸引中国消费者,这背后是 14 亿人撑起来的庞大消费力,而这正是阿根廷最需要的 “稳定买家”。 2024 年中阿贸易额都突破 4074 亿美元了,阿根廷的大豆、牛肉大多都往中国运,之前阿根廷特意取消 26% 的大豆出口税抢市场份额,今年前八个月 122 万吨高粱更是全卖到了中国,这些都不是巧合。 现在阿根廷的农产品要找靠谱销路,中国是绕不开的;中国要保障锂、铜这些关键资源的供应,阿根廷也是重要来源。 这种 “你离不开我,我需要你” 的关系,哪儿是说断就能断的? 更别说两国早有几十年攒下的合作底子。阿根廷 80% 的侨胞祖籍都在福建,2007 年福建就和米西奥内斯省结了友好省州,这些人文纽带让合作少了很多隔阂。 福建博物院带着 “丝路帆远” 文物展去了南美,阿根廷艺术家也来鼓浪屿参加青年艺术季,连 “清新福建下午茶” 都走进了阿根廷。 中国企业在当地建产业园区、修基础设施,解决了不少当地人的就业;阿根廷的牛肉、葡萄酒通过中国电商平台卖到千家万户,让当地农民多赚了不少钱。 这趟旅程彻底打破了他 “中国只产廉价小商品” 的旧印象 —— 这里既有造航母的硬核实力,又有搞 AI 的顶尖人才,还有能吞下全球商品的大市场。 如今阿根廷经济要转型,既要靠中国市场消化资源,更要靠中国的技术和投资帮着升级产业。光 2024 年,阿根廷在福建的投资项目就有 73 个,合同外资达 1.7 亿美元,双向投资还在往上涨。 这种情况下,脱钩不是断别人的路,是砸自己的饭碗。 就像胡根在文章里写的,不是不想脱,是根本做不到 —— 利益早就拧成了一股绳,合作共赢才是最实在的出路,这可不是什么空话,是他亲眼所见的事实。



用户13xxx27
2024年中阿贸易额都突破4074亿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