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朝元老”顾宝衡是怎么在乱世里翻云覆雨,又是怎么栽跟头的。

曾琪史韵 2025-11-22 14:03:07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朝元老”顾宝衡是怎么在乱世里翻云覆雨,又是怎么栽跟头的。 顾宝衡这人,1903年生在江苏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小时候在上海租界长大,他爹做粮食买卖,他从小就在米行里混,对算账、跟人打交道这套门儿清。后来考进圣约翰大学学经济,毕业后进了粮食公司,从底层职员干起,一步步爬到主管位置。1937年日军打进上海,他没跑,反而觉得是机会,主动投靠伪政权,先在伪实业部粮食处当司长,管调度和配给。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他通过关系搭上线,认了汪精卫老婆陈璧君当干妈,一下子飞黄腾达,当上了粮食部部长,手里攥着沦陷区的米粮大权。 当上部长后,顾宝衡的贪墨毛病就露出来了。他不仅在别的地方配给上动手脚,连监狱犯人的饭食都抠油水,一顿饭能抠出两斤米去黑市卖。但这都不是最狠的,他最下狠手的是日伪军队的军粮供应。汪伪规定前线部队每月领白米,每人每天一斤半,可他直接在运输链上动手,把上等白米抽掉大半,换成便宜的糙米,抽出来的白米拉到黑市换钱,一年下来克扣的量能堆成山。 这事儿瞒不住前线。1943年夏天,苏北的一支日军部队收到补给,打开袋子一看全是糙米,士兵吃下去拉肚子,战斗状态直线下滑。那边的中队长气坏了,立马写报告捅上去,点明补给环节有猫腻。日本军部接到投诉,马上派调查组下来,翻仓库日志、查发货单,发现数字对不上。白米发出去的吨位多,前线收到的少,中间差的正好是顾宝衡管的那段。证据一抓一把,账册上伪造痕迹明显,工人证词也对得上。 1943年底,日本军部直接给汪伪高层下公文,点名顾宝衡是头号嫌疑人,要求从严处置。汪伪那边没法护犊子,伪警卫和日本军官联手行动,把他从办公室拎走,关进拘留所。撤职是顺理成章的,粮食部部长帽子摘了,换人上台。他被扔进伪特别法庭,检察官列出证据链:克扣总量上万吨白米,换来的钱折合几十万日元。这案子日本军部全程盯着,汪伪内部虽有关系网,但顶不住压力。法庭判了无期徒刑,没枪毙,算是留了条活路,保住伪政权那点脸面。顾宝衡就这样从高位摔下来,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 抗战一结束,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接收南京,把顾宝衡从提篮桥转到他们管辖的监狱,继续关着。国民党那边也没放过他,觉得汪伪余孽得清算,这家伙的案底摆在那儿,贪污军粮这帽子够重。牢里条件差,一天三顿稀粥咸菜,他以前克扣别人饭食的旧账,现在轮到自己尝尝。国民党管了几年,1949年解放军进城,监狱移交新政府,他没被放,而是接着改造。狱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三朝元老”,意思是汪伪、国民党、新中国三朝都蹲过号子。 你可能会问,顾宝衡为啥敢贪日军的军粮?这背后其实有他的算盘。他觉得日军忙着打仗,顾不上细查,而且他背后有陈璧君撑腰,汪伪高层会护着他。再加上沦陷区粮食紧张,他利用职权,在黑市上倒卖粮食赚差价,觉得自己手段高明,没人能抓到把柄。可他没想到,日军对军粮质量要求严格,前线一出问题,立马就追查到他头上。 再说说顾宝衡的结局。他在监狱里改造了多年,直到1976年才被释放,1985年去世。他这一生,从普通商人家庭出身,靠着钻营爬上高位,又因为贪心栽了大跟头,最后在监狱里度过大半辈子。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乱世里一些人的贪婪和短视。 你可能还想知道,顾宝衡的案子在当时影响有多大。其实,这事儿在沦陷区老百姓中间传得挺广,大家都觉得解气,觉得汉奸贪日军的粮,也算是“曲线救国”了。但实际上,他的贪污行为加重了老百姓的苦难,沦陷区粮食本来就紧张,他这一贪,让很多人吃不上饭。所以,他的行为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跟救国扯不上关系。 顾宝衡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无论在什么时代,贪污腐败都是没好下场的。他以为自己能靠关系逃脱惩罚,可最终还是栽了。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本分,别贪心,不然迟早会付出代价。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曾琪史韵

曾琪史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