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注意到, 这次没人喊抵制日货了, 不是大家没脾气,也不是不想表态,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2025-11-22 14:54:37

有没有人注意到, 这次没人喊抵制日货了, 不是大家没脾气,也不是不想表态,而是现在完全不需要靠这种方式表达态度了。 搁在十几年前,情况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那时候只要中日关系有波动,“砸日货、拒买日货”的呼声就会此起彼伏。为啥大家非得靠这种情绪化的方式表达态度? 说到底还是国货不给力,想支持都没的选。 当年的手机市场是索尼、夏普的天下,拍照和续航能力被奉为标杆;大街上跑的汽车一半是丰田、本田,省油耐用的口碑深入人心;就连家里的冰箱、空调,也得靠松下、日立撑场面,国产家电总让人觉得质量不靠谱。 在那样的市场环境下,民众的爱国情怀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出口,只能通过拒绝日货这种极端方式来传递立场,可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出现过打砸日系车辆、破坏他人财产的不理性行为,既伤了自己人,也偏离了初衷。 如今没人喊抵制日货,核心原因是国货已经彻底崛起,日货在我们生活中早已没了当年的存在感。 就拿汽车领域来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巅峰时的23%跌到了2024年的11.2%,丰田、本田、日产的销量全线下滑,而比亚迪、蔚来等国产品牌靠着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座舱设计,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家电市场更是国货的天下,日本白电年进口量不足5万台,市场份额连0.1%都不到,格力、海尔不仅占领国内市场,还卖到了全球各地。消费电子领域变化更明显,索尼手机2025年11月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现在年轻人换手机,首先想到的都是华为、小米这些国产品牌。 当国货在质量、性能、性价比上全面超越日货,大家自然不用再靠“抵制”来支持本土产业,用钱包投票就是最直接的态度。 这种变化背后,还有民众心态的成熟和国家实力的支撑。 以前的抵制更多是情绪宣泄,而现在大家明白,真正的爱国不是盲目排斥,而是理性选择。 最近中方接连出台反制措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中止日本牛肉输华磋商、取消邮轮停靠宫古岛计划,这些举措既维护了民众健康和国家利益,也比民间自发抵制更有力度。 数据显示,受核污染水排海影响,中国消费者早就主动规避日本水产,2025年11月赴日机票退订量更是达到49.1万张,这种“隐性抵制”比喊口号更有实际效果。 没人喊抵制日货,从来不是态度软化,而是我们有了更足的底气。当国货能满足甚至超越我们的所有需求,当日货不再是生活必需品,抵制就变成了无需刻意为之的自然结果。这种“不用抵制”的从容,远比上街喊口号更能体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自信。 毕竟,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拒绝别人,而是靠做好自己。如今的中国,已经不需要通过排斥外来产品来证明实力,因为我们的国货,就是最好的名片。

0 阅读:1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