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曾、李素来不和,为何却始终敬重胡林翼?   左宗棠天生一副倔脾气,为官数

亨克孤独 2025-11-22 18:44:19

左宗棠与曾、李素来不和,为何却始终敬重胡林翼?   左宗棠天生一副倔脾气,为官数十年常与人结怨,别说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也不论满洲亲贵和朝廷大员,就是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曾国藩、李鸿章,他也是一点情面也不给,说翻脸就翻脸。   曾国藩做事向来求稳,凡事讲究个步步为营,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优柔寡断,左宗棠最看不上这点,当年打安庆的时候,两人就因为进军策略吵得不可开交,左宗棠当着众将领的面就说曾国藩“太过拘守,错失战机”,一点都没给这位“曾帅”留面子。   而李鸿章呢,心思太多,总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做事圆滑得过分,眼里盯着的不光是平乱救国,还有自己的派系利益,左宗棠觉得他“格局太小,难成大事”,两人在洋务运动和海防建设上的分歧,到最后几乎成了公开的矛盾,碰面了也只是冷脸相对,话都懒得说一句。   可就是这么个谁都敢怼的硬骨头,偏偏对胡林翼服服帖帖,打心底里敬重,这可不是没原因的。早年间左宗棠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事却只能做个地方官员的幕僚,还因为性子太直得罪了人,被人弹劾差点丢了性命。   是胡林翼一眼看穿了他的才干,知道这人虽然脾气倔,但做事实打实,是能救国的栋梁。胡林翼到处为他奔走,在朝廷大员面前反复举荐,说左宗棠“虽性格刚直,却有经天纬地之才,治民带兵无一不精”,硬生生帮他挣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要是没有胡林翼这股子力挺的劲,左宗棠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埋没在湖南乡下,哪有后来收复新疆、名垂青史的机会?这份知遇之恩,左宗棠记了一辈子,也敬了一辈子。   更难得的是,两人骨子里是一路人,做事的理念从来没拧巴过。胡林翼带兵打仗不玩虚的,讲究“脚踏实地就是奇谋”,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套路,一门心思练精兵、抓后勤,把湖北治理得井井有条,给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源。   这和左宗棠的脾气简直天生契合,左宗棠向来讨厌纸上谈兵,做事雷厉风行,讲究实打实的效果,两人合作的时候,一个在湖北稳住后方,一个在湖南招募楚军,配合得严丝合缝。   当年镇压太平天国,左宗棠在前线冲锋陷阵,胡林翼就在后方帮他协调各方关系,解决粮草短缺的难题,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把功劳让给左宗棠,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不抢功、不拆台,还能彼此补台的战友,在晚清官场里简直是凤毛麟角,左宗棠怎么能不敬重?   还有一点让人佩服的是,胡林翼懂左宗棠的倔,也容得下他的直。左宗棠说话办事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有时候甚至会冲撞上级、得罪同僚,每次遇到这种麻烦,都是胡林翼在中间斡旋化解。   有一次左宗棠因为一件事和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放话说“宁可不做官,也不委屈做事”,消息传到京城,不少人趁机弹劾他“目无朝廷”。又是胡林翼上书辩解,说左宗棠“一心为国,只是不善言辞,其心可昭日月”,还找了不少大臣一起帮着说话,才帮左宗棠免去了责罚。   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对左宗棠的倔脾气避之不及,可胡林翼却始终把他当知己,既欣赏他的才干,也包容他的棱角,这种难得的理解和信任,让左宗棠打心底里觉得温暖。   反观曾国藩和李鸿章,虽然也都是晚清重臣,但终究和左宗棠不是一路人。曾国藩太讲究儒家的“中庸之道”,有时候为了顾全大局,难免会妥协退让,这让凡事追求极致、不肯将就的左宗棠很不认同;李鸿章则太过功利,做事总想着权衡利弊,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原则,这更是左宗棠所不齿的。   而胡林翼不一样,他既有曾国藩的稳重,又有左宗棠的实干,还多了一份难得的通透和包容,做事光明磊落,心里装的全是国家社稷,没有半点私心杂念。   左宗棠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胡林翼始终带着一份敬重。这份敬重,不是因为胡林翼的官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而是因为胡林翼懂他、信他、帮他,是真正和他志同道合的知己。   在那个官场黑暗、人心复杂的晚清,能遇到这么一个既能赏识自己才干,又能包容自己脾气,还能一起实心做事的人,对左宗棠来说,是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所以哪怕和曾国藩、李鸿章闹得不可开交,左宗棠对胡林翼也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反而时常感念他的恩情,这份敬重,纯粹又真挚,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里,显得格外难得。

0 阅读:47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