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三世跟他叔叔拿破仑一样大方,每年2700万法郎的王室津贴和200万法郎的秘

史说畅谈 2025-11-22 23:34:57

拿破仑三世跟他叔叔拿破仑一样大方,每年2700万法郎的王室津贴和200万法郎的秘密基金,大把的发出去换忠心。哪怕是拿破仑三世自己的表兄弟或者外甥,一年都能随便拿10万法郎。要知道当时物价特别高的巴黎,1法郎可以买3公斤面包或者0.5~0.7公斤肉,2个法郎就可以吃一顿饭,很多中产年收入不过1000余法郎。 说起拿破仑三世花钱大手大脚,这事儿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跟他叔叔拿破仑一世一个德行,都爱用金子砸人换忠诚。第二帝国一建立,1852年底通过元老院咨询,就把皇帝的王室预算(liste civile)定在了每年2500万法郎左右,加上宫廷地产收入和一些额外拨款,实际到手往往接近或超过2700万。这笔钱名义上是供皇帝维持宫廷、宫殿维修和个人开销,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成了政治润滑油。 历史书里写得清楚,这2500万法郎里,每年有150万左右直接拿去发给波拿巴家族其他成员的年金。远房亲戚、表兄弟、外甥,只要挂得上边,一年几万到十几万法郎很常见。有的亲戚欠一屁股债,皇帝直接从这笔钱里划账帮着还;有的想买豪宅,也是一句话的事儿就批了。家族里像普隆普隆亲王(拿破仑-约瑟夫)、玛蒂尔德公主这些人,本来就挥金如土,皇帝还得年年给他们擦屁股。别说亲戚了,连一些老波拿巴党人和旧贵族,只要表个忠心,年金、头衔、官位随便挑。 除了明面上的王室预算,拿破仑三世还有一笔秘密基金,数目没那么精确公开,但史料显示至少有几百万法郎规模,这钱完全由皇帝私人支配,不用向议会报账,主要用来收买议员、记者、省长和军官。议会里本来吵得凶的反对派,突然闭嘴了?十有八九是收了“礼物”。地方选举前,官方候选人资金充足得吓人,对手连海报都贴不起,这些钱不少就出自这笔黑预算。有人统计过,第二帝国后期,光是用来拉拢天主教势力和保守派的那部分秘密开支,就占了不小比例。 再来说说免服兵役券这事儿,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现金机器。第二帝国实行征兵制,每年抽签8万人入伍,但法律允许花钱买替身或直接免役,一张免役券官方价2400法郎。富裕家庭谁愿意让儿子去当七年炮灰?于是这生意火爆得不行,每年有一两万人买券,收入好几千万法郎。其中一大半直接进了皇帝的私人金库,又转手变成政治赏金。军队里那些老军官、贵族子弟,很多人就是靠这渠道避开兵役,顺便再捞一笔家族津贴。 那时候巴黎物价确实高,但跟这些年金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1860年代,一个普通面包工一天工资也就3-4法郎,一公斤牛肉大概1.2-1.5法郎,一法郎真能买三四公斤面包或半公斤多肉,两法郎在小馆子吃顿像样的饭绰绰有余。一个中学老师或小公务员年收入1000-2000法郎就算不错了,很多中产家庭一年到头也就一千多法郎。结果皇帝一个远房外甥,轻轻松松一年10万法郎到手,够几百个中产家庭过一辈子。这钱拿去买豪宅、办舞会、养情人,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 拿破仑三世这么撒钱,说白了就是买稳定。他上台靠政变,本来根基就不稳,得罪了共和派、奥尔良派、正统派,只能靠金钱把军队、教会、大资本家和旧贵族全绑在一起。早期专制帝国那几年,这招确实管用,议会成了橡皮图章,报纸不敢乱说,地方全听他的。可钱砸得再多,也堵不住人心。后期他想搞自由帝国改革,放松审查、让议会多点权力,结果以前靠钱养着的那帮人立刻翻脸,共和派和自由派也卷土重来。1870年普法一打,军队拉胯,钱砸出来的忠诚瞬间崩盘,色当一投降,巴黎人直接把他赶下台。 说到底,这2700万加秘密基金的玩法,跟他叔叔当年从被征服国刮钱养亲信一个路数,都是短期见效、长期隐患。钱能买到表面风光,却买不到真正的民心和强军。第二帝国看着奢华无比,骨子里全是金元堆出来的泡沫,一捅就破。历史证明,花钱买忠诚最不靠谱,到头来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