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见公司仓库里有不少钢笔,于是便偷拿走两支,谁知竟卖了2000多元。男子

拾九观人间 2025-11-23 11:28:27

上海,男子见公司仓库里有不少钢笔,于是便偷拿走两支,谁知竟卖了2000多元。男子尝到甜头后,多次偷走钢笔并卖出获利,哪怕是后来离职了,男子还会进入仓库偷钢笔。结果悲剧了,在盗走150余支钢笔后,被公司发现并报警,男子也因涉嫌盗窃罪被提起公诉,法院这样判!   近日,松江区人民法院对杨某盗窃案的判决生效,这起看似“小打小闹”的文具盗窃案,却折射出个人贪念与企业管理的双重漏洞,更撕开了“小贪不算错”的认知误区。   35岁的杨某原本是上海一家文化用品贸易公司的后勤人员,2024年3月的一次仓库盘点,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当天他跟着老员工熟悉仓库环境,推开厚重的铁皮门时,首先注意到的不是堆放整齐的纸箱,而是货架角落散落的几盒钢笔。   笔身嵌着金属纹路,包装上印着外文标识,与他印象中几元钱的办公笔截然不同。   更让他意外的是,整个仓库只有一盏昏黄的吊灯,墙角的监控摄像头早已蒙尘,显然许久没有启用。   当时就是觉得笔好看,想拿两支给上初中的侄子当礼物,杨某在庭审中供述,他趁老员工低头登记台账的间隙,快速从包装盒里抽出两支塞进工作服口袋。   走出仓库时,他特意放慢脚步,手一直按在口袋上,直到穿过厂区大门,才敢长出一口气。   这份紧张感在几天后彻底消散,侄子对钢笔不感兴趣,他随手拍了两张照片挂在二手平台,没想到半天就有买家询价,对方不问细节直接转账2000元。   这笔钱让每月要还8000元房贷车贷的杨某动了心,他悄悄查了同款钢笔的价格,发现这是某知名品牌的14K金尖系列,全新市场价最低3000元,二手市场因工艺稀缺常年溢价。   从那以后,杨某开始“主动申请”仓库相关的工作,盘点、整理、补货,只要进了仓库,就会趁没人注意多揣几支。   据他交代,最多一次拿了15支,装在随身的帆布包里,出门时还特意跟保安笑着打招呼。   2024年9月杨某辞职,但他没舍得放弃这个“来钱门路”。   凭借在职时摸清的规律,他发现仓库后门的挂锁早就损坏,晚上10点后巡逻保安会换班,这20分钟就是监控死角。   接下来的半年里,他先后4次翻墙进入厂区,用之前偷偷配的仓库钥匙开锁,每次都用大号行李箱装走钢笔。   直到2025年4月,公司季度盘点时发现钢笔库存短缺近三分之二,才紧急安装监控,将再次作案的杨某抓个正着。   我们一直以为钢笔是‘小物件’,没人会特意偷,所以没专人看管,涉案公司后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仓库管理一直存在“重贵重物资、轻零散文具”的问题,监控损坏后没及时维修,后门漏洞也没人上报,这些疏忽给了杨某可乘之机。   松江区法院刑庭法官向记者解释了量刑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盗窃罪中“数额巨大”的标准为3万至10万元,杨某涉案金额30余万元已远超上限。   同时他在职期间多次盗窃,离职后仍翻墙作案,符合“多次盗窃”的加重情节。   参考2024年杭州某高端文具盗窃案,当事人获利25万元被判5年,杨某因情节更恶劣,量刑有所加重。   法官强调,财物价值不以个人认知为标准,即便是看似普通的文具,达到法定数额仍会构成重罪。   在看守所会见时,杨某的忏悔充满悔恨,第一次拿笔时还心慌,后来卖钱越来越顺,就觉得‘拿几支笔不算偷’。   直到被抓才明白,贪念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把自己埋了。   这句话戳中了很多类似案件的共性,不少盗窃者最初都是从“顺手牵羊”开始,抱着“数额小没人管”的侥幸,一步步突破法律底线。   杨某用7年自由换来的教训,恰是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深刻注解。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守住底线从来不是束缚,而是对自己人生最基本的保护,那些靠侥幸得来的收益,终将在某个时刻,以更沉重的代价加倍偿还。

0 阅读:221

评论列表

野草中的飞刀

野草中的飞刀

1
2025-11-23 11:54

季度盘点?这是一年一个季度啊?还是说季度盘点,从2025年开始的?那么贵重的进口钢笔,能随意盗取,一年多不被发现,金额如此之大? 这编的……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