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出去!泰国人怒了!示威者包围马美使馆,抗议“干涉内政”!   据《曼谷邮报》1

波览历史 2025-11-24 11:14:54

滚出去!泰国人怒了!示威者包围马美使馆,抗议“干涉内政”!   据《曼谷邮报》11 月 22 日报道,“捍卫主权联合力量”组织带领数千民众,举着“拒绝外部干涉”的标语,挥舞着泰国国旗,先后围堵马来西亚和美国驻泰大使馆,“滚出去”的齐声呐喊,把泰国民众对主权被干涉的不满推向了顶点。   这场示威看似是一时的情绪爆发,实则是多重矛盾交织的必然结果,背后藏着的政治算计和地缘博弈,比表面看到的复杂得多。   比如组织者“捍卫主权联合力量”的成员构成,前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前参议员凯桑、法律界人士拉姆鲁阿,这些原本分属不同政治阵营、甚至曾相互对立的人物,竟然因为“领土主权”这个议题站到了一起。   足以说明泰柬边境问题在泰国社会的特殊分量,这种跨越派系的凝聚力,也让这场抗议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情绪宣泄,更带着影响国内政治格局的潜在意图。   民众的怒火不是凭空燃起的,10天前的边境地雷爆炸事件成了直接导火索,11月10日,泰柬边境四色菊府,两名泰国巡逻士兵在例行巡逻时触发地雷,导致两人重伤、两人轻伤。   泰国总理阿努廷当天就召开紧急发布会,宣布暂停执行上月与柬埔寨签署的和平联合声明,取消释放18名柬埔寨被俘人员的计划。   泰国军方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称,涉事地雷是近三个月内新埋设的,直指柬埔寨违背停火承诺。   但柬埔寨方面立刻反驳,强调自己是《渥太华禁雷公约》缔约国,从未生产或使用新型地雷,现场遗留的地雷是上世纪70年代内战时期的遗留物,泰国的指控完全是“嫁祸”。   双方各执一词,边境局势瞬间升级,而这只是2025年以来两国的第四次边境冲突。   7月的四天交火中,泰国21人死亡、13.1万民众被迫撤离家园,柬埔寨也有13人死亡、3.7万人流离失所。   9月17日的冲突里,双方互指对方越境,28名柬埔寨公民和4名泰国警察受伤。   频繁的冲突让泰国民众的不满持续累积,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调停,成了点燃怒火的“引信”。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安瓦尔确实有协调区域争端的职责,但泰国抗议者认为他的行为早已超出“协调”范畴。   前参议员凯桑在现场公开质疑,马来西亚在柬埔寨的博彩业有巨额投资,柬埔寨最大的博彩企业金界娱乐城,背后就有马来西亚富商曾立强的资本加持。   这家企业每年给柬埔寨带来超10亿美元的税收,也让马来西亚资本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深度的经济绑定,让泰国民众怀疑安瓦尔推动泰柬谈判,根本不是为了区域和平,而是为了维护马来西亚的商业利益,逼迫泰国在领土问题上让步。   转向美国使馆的抗议,则暴露了泰国对超级大国“胁迫式外交”的长期反感。   美国作为泰国的传统军事盟友,近年来的操作却越来越让泰国民众不舒服。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就曾明确警告泰柬两国,若边境冲突持续,将对两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36%的高额关税,这对依赖出口的泰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威胁。   10月的东盟峰会上,美国更是把贸易协议和边境争端直接挂钩,在与泰柬签署贸易协议、维持19%优惠关税的同时,强制要求两国削减美国农产品、波音飞机的进口关税,泰国还额外被迫签署了关键矿产合作协议,承诺优先保障对美稀土供应。   这种“停火换贸易优惠”的套路,在泰国抗议者看来,就是赤裸裸的主权胁迫,美国所谓的“和平倡议”,不过是为了自身地缘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算计。   对比印尼处理边界争端的方式,更能看出泰国民众不满的根源。   印尼和马来西亚也曾有过婆罗洲地区的领土争议,但双方没有引入外部调停,而是通过双边谈判设立联合管理区,共享资源开发收益,既维护了主权,又实现了共赢。   而泰柬边界争端中,外部力量的介入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局势更复杂。   这种“越调停越乱”的局面,让泰国民众对外部干预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认为只有双边直接谈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泰国国内的经济困境,也让民族主义情绪有了滋生的土壤,前三季度,泰国碎吸引外资2531亿泰铢,同比增长88%,但这些资金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走廊的外资企业,国内中小微企业复苏缓慢,失业率仍维持在4.2%的高位。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矛盾持续累积,民众对现状的不满需要一个宣泄口,而外部势力“干涉内政”的话题,恰好成了转移焦点、凝聚共识的最佳载体。   泰国警方虽然提前部署了大量警力,在使馆周边设置钢制路障,严密监控示威动态,最终确保抗议活动和平落幕,但这场风波已经给区域外交敲响了警钟。   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任何国家的民众都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坚守,外部力量的介入必须保持足够的边界感,尊重当事国的意愿和选择。   单纯依靠经济胁迫或利益捆绑的调停方式,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