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忌惮朝鲜!第一,朝鲜境内没有日企,人家不稀罕。第二,朝鲜人也不用日本的

经略简料 2025-11-24 13:22:32

日本为什么忌惮朝鲜!第一,朝鲜境内没有日企,人家不稀罕。第二,朝鲜人也不用日本的东西,你在朝鲜也几乎看不见日货。第三,朝鲜和日本也没有建交,朝鲜将日本视为了“千年宿敌”。 往日里,日本跟在G7组织后面指手画脚时,那架势是相当足的。 它习惯了一套“万能公式”:若有分歧,就用半导体材料断供、产业链撤资这种经济手段来“卡脖子”;若是再谈不拢,就拉着大洋彼岸的美国盟友搞军演吓唬人。 但这套百试百灵的连环招,偏偏在朝鲜面前踢到了钢板。 日本此时的尴尬在于,它想拿捏对手,却发现手里连一根能扯动的线都没有。 所谓的经济制裁,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招式 —— 打出去全是空响,既没能撼动对方的经济根基,也没能达成预期目标,纯属白费力气! 日本最大的依仗,莫过于丰田、松下、东丽这些散布全球的商业巨头,一旦撤资谁都肉疼。 可这招对朝鲜完全失效,放眼朝鲜全境,竟然连一家日企都找不出来,日本想撤资都没地儿撤。 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一度想借着建交谈判的名义,塞点低息贷款和小工厂项目给朝鲜,以此换个“说话的机会”,结果朝鲜那是真不给面子,一句“不接受带政治条件的施舍”,直接把日本的想搞经济渗透的热脸推了回去。 不管是电器还是日用品,朝鲜老百姓要么用国产货,要么来自友好国家,根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离不开“日本制造”。 就算日本急了眼,把在日朝侨给家乡汇款的路都堵死,这种制裁对于拥有独立煤铁资源、粮食能自给、连自行车都能自产的朝鲜来说,也只能说是挠痒痒。没有依赖,就没有任何被拿捏的软肋。 若是没有经济利益的纠葛,或许还能相安无事,可这两个邻居之间,偏偏横着一本浸透了鲜血的历史旧账。 这对日本来说,是无法摆脱的心理梦魇。那不是一般的摩擦,是从明朝倭寇劫掠就开始累积的世仇,更是1910年一纸《日韩合并条约》后长达35年的黑暗殖民史。 这笔账在朝鲜的教科书里记得清清楚楚:78万劳工被像牲口一样掳走,扔进不见天日的三菱工厂和地下矿井;在佐渡金山和臭名昭著的“军舰岛”,朝鲜劳工在粉尘与皮鞭下没日没夜地挖煤。 更别提还有数以万计被强征的年轻女性,以及仅仅因为高喊“独立万岁”就在1919年“三一运动”中遭到枪杀的数千平民。 可日本怎么做的?一边把沾血的遗址包装成文化遗产申遗,一边修改教科书把“强制带走”改成轻飘飘的“征用”,甚至首相还要年年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一操作直接让朝日关系坠入冰点:朝鲜正式将日本定义为 “主要敌对国家”,建交的大门被彻底锁死,双边往来的通道从此彻底封堵!这种根本没打算给外交缓冲区的“千年宿敌”态度,让心虚的日本脊背发凉。 当然,最让日本政客们夜不能寐的,还得是那种悬在头顶的硬核威胁。 日本那所谓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靠美国的保护伞和花大价钱买来的导弹防御系统撑着的。但在朝鲜面前,这两样东西看着都不怎么靠谱。 美国的本土远在地球另一端,朝鲜导弹轻易够不着,所以美国总能好整以暇地搞“战略博弈”。 但日本偏偏不同 —— 它就死死蹲在朝鲜的家门口,地理位置近在咫尺,朝鲜的任何动作都能被其快速感知,完全没有缓冲余地! 朝鲜那些“火星”系列导弹,早就覆盖了日本全境。 一旦试射,落点经常就选在日本专属经济区附近,目的就是为了让东京听个响。更要命的是速度,朝鲜的劳动型导弹再入大气层时速度能达到每秒7公里,比子弹还快得多。 虽然日本砸了几百亿美元布置了“宙斯盾”、买了“萨德”、弄了“爱国者-3”,构筑了所谓的“三层防御网”,但面对这种高超音速的突防,连日本防卫省自己的专家都承认“拦截成功率无法保证”。 更别忘了,朝鲜还是个坐拥110万现役大军、实际上“全民皆兵”的国家,动不动就搞个核试验或者卫星发射,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这种“不可控”的压迫感,直接击穿了日本精密的防御计算。 对于日本而言,对面站着的,是一个手里握着刀、心里记着仇、且完全不受自己那一套“经济规则”束缚的复仇者。 只要警报一响,所有的虚张声势都变成了实打实的惊恐。 信源:外交对峙升级,朝方举办论坛公开谴责日本,朝日关系再陷僵局!2025-11-14 19:00·陈砚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