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资历有多深?为何55年授衔:说自己最多摆在大将军衔上著名军史专家、作家

银柳探影 2025-11-24 17:04:45

叶剑英元帅资历有多深?为何55年授衔:说自己最多摆在大将军衔上著名军史专家、作家董保存确认,曾经有三位元帅都提出了让衔的建议。这三人分别是,罗荣桓,徐向前和叶剑英! 叶剑英的资历在开国元帅里绝对算老资格,很多人都知道他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的身份,这可不是随便说说。1924年黄埔军校刚筹办,他就经廖仲恺推荐进去负责教授部,相当于教务处的二把手,直接管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和教官协调。那时候黄埔一期到四期的学生,好多后来成了大人物,徐向前就是一期生,陈赓也是黄埔出身,按辈分都得叫他一声老师。北伐那会儿,叶剑英已经做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来调第四军参谋长,在汀泗桥、贺胜桥这些硬仗里,他负责指挥协调,地图一摊开就标敌我位置,下命令调整部队节奏,帮第四军打得顺风顺水。 最关键的还是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当时还是第四军参谋长,国民党中将衔,他听到汪精卫要搞阴谋害贺龙、叶挺,马上冒险去九江找他们通气,帮起义部队及时集中到南昌,避免了被各个击破。起义军南撤后,他又劝张发奎别追击,说追上去便宜李济深,张发奎一听有理,就没真追,起义部队这才甩开尾巴往广东走。起义后他还兼了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把这支部队保下来,后来成了广州起义的主力。抗日时期他当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后期在北平那边做傅作义的工作,促成和平解放,这些事都实打实干过。论资历,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到追随孙中山驱逐桂系、护卫总统府,再到黄埔、北伐、南昌起义,一路下来没断过,参谋业务尤其牛,很多人叫他“叶参座”,说他在关键节点总能出好主意。 55年授衔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1955年初军委座谈会就定下原则,现役军委委员授元帅衔,当时名单里有11个人,包括邓小平。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上报毛泽东的报告里,叶剑英就在元帅名单上。那时候他正忙辽东半岛大演习,没在北京。1月20日他在外地看到报告副本,直接在上面批了:“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他觉得自己在后方参谋多,一线打仗的同志贡献更大,荣誉该让给他们。罗荣桓也写信给中央,说自己参加革命晚、军功不多,别授元帅。徐向前私下跟人说,革命成功了,当不当元帅无所谓,好多牺牲的战友活着的话才该授。军史资料里这三位确实都主动提过降衔,罗荣桓负责整个评衔工作还带头谦让,徐向前说幸存者而已,叶剑英直接说大将就够了。 中央后来反复研究这些意见,比对每个人从北伐、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贡献,还是没批准他们的请求。9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正式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人元帅军衔。毛泽东自己本来是大元帅衔也推了,说穿那衣服不方便。邓小平也坚持不授,说自己在地方工作。授衔仪式9月27日在怀仁堂,叶剑英还在辽东演习没到场,林彪、刘伯承也因病缺席,就八个人现场领的命令状和勋章。叶剑英后来补拍了元帅服标准照,肩上那颗星照样亮堂。 那时候刚建国没几年,大家都从枪林弹雨里过来,好多老战友没了,活下来的谁也不想多占荣誉。叶剑英资历摆那儿,黄埔老师辈、南昌起义功臣、北伐师长、抗日参谋长、解放北平关键人,哪样拿出来都不低,可他还觉得自己最多大将。罗荣桓管全军政治工作,徐向前带红四方面军打过大仗,也都这么想。中央不批,也是因为他们的贡献实打实摆着,不能降。授衔不是论资排辈那么简单,得看整个革命过程的付出,一线后方都算。叶剑英最后排第十,不是因为资历浅,而是综合排序,十大元帅里他年纪最小,但论早年革命经历,一点不输前面几位。 说实话,这段历史翻档案看,越看越觉得那些老一辈作风硬。不是现在网上那种互相吹捧,他们真觉得自己不够格,让给别人。叶剑英那句批语“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现在看来简单,几十年贡献浓缩成一句话。董保存作为军史专家考证过,说三位元帅让衔是真事,档案里有迹可查。55年授衔定了军队现代化路子,也定了这些人的历史位置,叶剑英元帅衔实至名归,他谦让那一笔,反而让人记得更清楚。革命打下来不容易,荣誉分的时候还能这么想,难怪那一代人能把国家带起来。

0 阅读:685

猜你喜欢

银柳探影

银柳探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