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却说:“皇命难违,本官也无办法,但你可找一人,或许能保你性命!”左宗棠攥着被汗浸湿的袖口,急得直跺脚——他知道胡林翼从不说空话,这人一定是能撬动圣心的大人物。 左宗棠本是湖南湘阴人,1812年生,早年家境普通,父亲教书为生。他从小聪明,读经史子集,还特别喜欢地理兵法和农田水利。20岁中举人后,三次进京会试都落榜,就死心不考了,回家买田种地,在湘阴柳庄实践农事,写了不少笔记。那时候他就看得出是个实用型人才,不爱空谈。 太平军打进来后,1852年长沙被围,湖南巡抚张亮基请他出山,他先推辞,后来还是进城帮着守城,筹粮练兵,让长沙撑了八十多天。之后骆秉章当巡抚,又请他入幕,整整六年,他实际管湖南军政,抽厘金、整财政、帮湘军打仗,立下大功,加了四品衔。胡林翼那时在湖北当巡抚,两人早就认识,常互相推荐人才。 事情起因是永州总兵樊燮。此人靠湖广总督官文的亲戚关系上位,早年贪污挪用公款,还不出兵镇压叛乱。骆秉章听左宗棠建议,参了他一本,樊燮被革职。他怀恨在心,就和官文一起京控,说左宗棠把持湖南巡抚,目无上级,还牵扯到保举冒功的事。咸丰帝正对湘军汉臣势力警惕,一怒下密旨给官文,左宗棠有不法就地正法。 这密旨可怕,按清朝规矩,不用刑部审,直接就能杀。左宗棠得到风声,马上换便服带几个人连夜骑马去武昌找胡林翼。胡林翼掌管湘军饷银,和左宗棠关系铁,但他直接说自己没办法,只能点一句去找一人。那人就是肃顺,满洲人,当时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掌军机,咸丰很信任他,对有才汉臣也护着。 左宗棠判断准了,马上北上进京,带上自己写的辩折和湘军将领联名证明。肃顺接见他,收了材料,第二天上朝时当面说湘军正打仗,用人之际,杀左宗棠损国事。咸丰听了,把就地正法改成严查,就这么过了关。樊燮那边没证据,反倒自己被贬。 还这事看着简单,背后是晚清满汉权力斗争的缩影。咸丰帝猜忌汉臣,官文这种满洲大员借机打压湘军集团,樊燮只是棋子。左宗棠在湖南幕府太强势,得罪人多,差点栽了。但也多亏胡林翼点醒,肃顺肯帮忙,才捡回一条命。 很多人觉得左宗棠狂,其实他就是直,办事不讲情面。樊燮那种靠裙带、贪墨的武官,他看不上,参劾也正常。结果差点把自己搭进去,说明那时候汉臣再能干,头顶还有把刀。 肃顺救这一把,不是白救。他看重左宗棠才干,早年胡林翼进京就推荐过,肃顺夸他有谋略。后来肃顺在辛酉政变被杀,左宗棠才彻底没人压着,带兵收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