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有分析认为,美国如果突然宣布了调停乌克兰冲突,这事多半不是只看前线,还会盯着资源盘子。 从这点往下说,我的立场很清楚:把稀土当成关键纽扣,套在“停战换资源”这条线,站不稳。公开数据长期显示,稀土采选与冶炼主要集中在亚洲与澳洲,美国本土也在补齐环节,俄方在稀土话语权上并不靠前。 先看材料细分。俄方更强的是钯、镍等领域,诺里尔斯克的体量在全球榜上有名;稀土这块,澳洲和中国的产业链更完整,美国有矿、有分离、有磁材产线在推进。把芯片、武器、工业一股脑都归到“缺稀土”,逻辑不严密。 再说芯片环节,关键耗材是氖、氪等高纯气体,乌克兰企业过去占过比重。冲突后,产能与供应路线被重组,亚洲与美洲厂商接力,这些链条跟稀土不是一根线,混在一起容易跑偏。 援乌这条线更直观。2024年春以后,美国新增一批援助与交付,远程火力、对空拦截、训练与情报支撑都在继续。“抛弃说”跟节奏对不上,战场上的装备更新就是证据。 欧洲的步调也没停。德法英各自加码弹药与维修,北欧和东欧国家维持培训与后勤,海上与空中的封锁与护航也有安排。说“靠暂时停战挤欧洲续命”不贴近现状,欧洲自己在扛。 停火和调停是两回事。暂时停火更多是降压与窗口,调停要落到谈判文本与执行监控。把它简化为资源置换,容易忽略安全区、边界线、监督机制这些硬环节。 俄方的取舍也不只看资源。动员、工业扩产、弹药产量、无人系统规模都在扩大,继续打的成本和收益都在盘。要停,需要满足更具体的安全与控制诉求,不是“拿到所有利益”这一句能框住的。 回到稀土。美国在德州上了磁材产线,和澳洲企业的合作扩张也在走;欧洲提高本地分离与回收能力,供应多点布局。靠俄方来解“稀土卡脖子”,现实可行性不高,替代路径已经在推进。 再看工业端。高端武器里的永磁、合金、传感器各有材料侧重点,供应来源不单一。就算某条链短期紧张,也会通过库存、替代材料与工艺调整来缓冲,不需要把战场和材料捆死。 战场走向,更看前线补给、情报与训练成效。资源话题影响是长期背景,不是当下停火的直接扳手。把两者强行绑定,容易误判节奏。 所以,这个判断我给结论:调停与否,不会由稀土决定;援助与行动也没有“抛弃”信号。把复杂局面压成单一动因,容易错看方向。 看清链条、看清节奏,别让一个材料名词带着整盘下棋的认知跑偏。
见风使舵,墙头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乌克兰特使凯洛格话锋逆转,声称:乌克兰驻联合国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