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昨晚(11月22日晚)写道:“针对俄罗斯外交部指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台湾外事部门称,严正谴责‘中国(大陆)政府在国际间拉帮结派’,同时对俄罗斯政府‘顺应中国的威权作为’深表不满与遗憾。” 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背后,是“台独”势力愈发混乱的逻辑——赖清德当局前脚在纪念黄百韬的仪式上对着泛黄的历史照片鞠躬,后脚就将同根同源的大陆称为“境外敌对势力”,连台下老荣民都忍不住低声议论:“这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2025年11月中旬的一场“非官方安全磋商”撕开了台日勾连的遮羞布。日本自卫队和台当局不仅讨论“台海突发事态应对”,还让这场本应低调的会面流出细节——台方代表笔记本上“日美台战略模拟演练”的字样被镜头捕捉,而日方人员对此讳莫如深,只说是“民间交流”。 试探很快升级为实质性动作。安倍晋三之子安倍宽信率团窜台,签下所谓“民间安全合作备忘录”时,签字笔在纸上划出的痕迹,与日本2026年度防卫预算中860亿日元“西南诸岛对台应急支援专项经费”的数字同样刺眼。冲绳的军事设施升级清单里,“战斧”巡航导弹的部署位置被特别标注“覆盖台海”。 台当局则忙着“投桃报李”。2024年7月与日本海上保安厅搞了1972年以来首次搜救联演,海巡艇上的日台旗帜并排飘扬;之后又计划推进无人机合作,14年间双方签署的合作文件从30多项增至近90项,勾连的触角从渔业延伸到了安全领域。 但这些动作撞上了大陆反“独”的铜墙铁壁。2025年4月东部战区环台演训中,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近台岛东部,轰-6K轰炸机低空掠过台海中线,火箭军东风导弹模拟打击精准命中目标。最让台当局胆寒的是,海警万吨级舰艇首次大规模进入台东海域,开展查证识别训练时,台巡署舰艇只能在20海里外怠速观望,连无线电喊话都透着心虚。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军事威慑”,但看看两岸融合的另一面:2025年一季度两岸贸易额达7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大陆实际使用台资12.6亿美元,同比暴涨127.1%。高雄的水果商在厦门批发市场数着订单笑,而赖清德却在台北对着外媒抱怨“大陆经济胁迫”——谁在为台湾民众谋利,谁在制造对立,一目了然。 更具标志性的是11月大陆公安机关的悬赏通告。对长期散布“台独”言论的温子渝、陈柏源等人开出最高25万元人民币奖金,公开征集犯罪线索。当通缉令的照片出现在台湾街头电子屏上时,不少人意识到:“台独”不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付法律代价的。 日本的“棋子”算盘也打不响。当大陆海警巡航从金门、马祖扩展到台岛东部,巡逻频率从每周一次变成每日覆盖,舰艇数量从两三艘增至五六艘,冲绳的“战斧”导弹还没部署完成,所谓“对台应急支援”就已沦为纸上谈兵——谁会为了一颗随时可弃的棋子,去挑战一个核大国的核心利益? 赖清德大概忘了,黄百韬所属的国军政权,无论历史功过,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就像他无法割裂自己血管里的中华民族基因,台湾也永远不可能从中国领土上分割出去。当山东舰的航迹和两岸贸易的数据流交织成网,任何“拉帮结派”的闹剧,最终只会在历史正义面前谢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