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发重磅警告:一边说“日本如果不做出改变,将彻底从世界消失”;一边又在播客节目自信预言,“AI最快四年超人类智慧,20%概率人类玩完”。有钱人说话就是带流量,马斯克这嘴一张,财经圈、科技圈、育儿圈全体“共振”。 但这次还真不是单纯蹭热度。 早在2022年他就翻来覆去提日本生育率的问题,到了2025年8月更直接,转发了组数据,日本一年净减少90多万人,差不多一座中型城市没了。他当时就补了句扎心的话:“这趋势五十年前就埋下根了,不搞点真格的,不是说国土没了,是慢慢从国际舞台上淡出去了。” 这话听着夸张,可翻翻日本的统计数据就知道,真不是危言耸听。日本的生育率常年在1.3左右晃悠,而维持人口不增不减得要2.1,这意味着每代人都在比上一代少四成,照这速度,一百年后日本人口得从现在的1.2亿跌到5000万出头。 别光看数字,得往深了琢磨,不是年轻人不想生,是真不敢生。在日本东京,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房租就得占工资的一半,加班加到“过劳死”,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敢琢磨养孩子? 更别说育儿成本了,从幼儿园开始就得抢名额,私立幼儿园一年学费抵得上普通上班族半年工资,课外班、升学竞争更是无底洞。 再加上日本社会的观念也变了,以前“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早不吃香了,女性纷纷走出家门上班,可育儿的担子大多还压在女人身上,企业对已婚已育女性的歧视还没断根,谁敢轻易怀孕? 这么一来,生育率崩盘就成了必然,马斯克说的“消失”,其实是指社会活力的消亡——现在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快到30%,街上随处可见七旬老人开出租车、站收银台,不是他们想干,是劳动力实在缺得没人顶,再这么下去,工厂没人开工,养老基金撑不住,经济活力自然就没了。 要是说日本的问题是“慢刀子割肉”,那马斯克说的AI问题就像“突然炸响的鞭炮”,更抓眼球。 “四年超人类智慧”“20%概率玩完”,听着像科幻电影台词,可他这话里有自己的底气——毕竟他自己就搞着xAI公司,天天跟最前沿的算法打交道,比普通人更清楚这东西的发展速度。 早几年AI还只会写文案、下围棋,现在已经能自己优化代码、辅助科研人员做实验了,就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可能真会有个让人措手不及的“爆发点”。 但马斯克这人有意思,一边喊着AI危险,一边又往xAI砸钱,这不是分裂,是真懂行——他怕的从来不是AI本身,是“没人管的AI”。 就像开车,车快不是坏事,可没刹车就完了,现在全球的AI公司都在比谁跑得更快,可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连个统一的规矩都没有,万一真搞出能自己做决策、不受人类控制的AI,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喊“20%概率玩完”,其实是在敲警钟,逼着各国和行业赶紧定规矩,别等出事了再后悔,之前他就联合过不少科技大佬呼吁暂停AI研发,可惜没多少人听,这次换个狠说法,无非是想让更多人当回事。 可能有人会说,马斯克就是个商人,说这些话是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公司造势?不能说完全没这成分,但更多是站在他的位置上看到的真实风险。他搞特斯拉,要跟日本车企抢市场,日本人口崩盘直接影响消费力和劳动力,他肯定比旁人更着急;他搞xAI,知道技术迭代的速度有多快,也清楚其中的不确定性。 而且他这些话里藏着个共性——不管是人口还是AI,都是关乎人类未来的“慢变量”,平时看着不起眼,等真到了临界点就改不了了。日本五十年前生育率就开始下滑,当时没人当回事,现在想挽回就得下狠功夫;AI也是一样,现在的技术突破看着零散,可堆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产生质变。 日本的问题不是没救,要是能实打实给育儿家庭发补贴、打破职场歧视、放开移民政策,趋势未必不能扳回来;AI的风险也不是没法防,只要各国能坐下来定好监管红线,把“刹车系统”装到位,也能变成帮人类的工具。 他喊“日本消失”“AI灭世”,不是盼着这些事发生,是怕大家跟以前一样不当回事。毕竟不管是国家还是科技,最可怕的不是问题本身,是对问题视而不见,等真到了没法挽回的那天,再有钱有技术也没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