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行第十站:巷陌藏幽,明韵留痕——艺圃寻踪记。 晨光漫过苏州老城的檐角,带着

图说途话 2025-11-25 10:44:44

苏州之行第十站:巷陌藏幽,明韵留痕——艺圃寻踪记。 晨光漫过苏州老城的檐角,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漫进长街深巷里。沿西中市进阊门,晨雾尚未散尽,脚下的青石板路还浸着昨夜的潮气,循着市井烟火气一直向前,须臾便撞见了姚记豆浆的招牌——瓷碗盛着醇厚的豆浆,油条脆得咬开一声响,江南的早晨,便在这热气腾腾里落了脚。 吃饱喝足,便一头扎进纵横交错的巷弄里。苏州的园林多藏于寻常巷陌,艺圃尤是如此,没有朱门高阁的张扬,只在斑驳的巷墙间露出一方小小的门楣,“艺圃”二字题得清雅,落款处的笔墨已染了岁月的轻痕,恰是明代园林“藏于市井,隐于尘嚣”的风骨。推扉而入,喧嚣瞬间被隔绝在门外,只余风穿竹影的轻响,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半拍。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算来已有四百余年光阴,虽历经修缮,却仍保留着明代园林“简而疏朗,雅而有致”的精髓。入园先见前庭,几竿修竹斜倚粉墙,竹影婆娑间漏下细碎天光,衬得青砖黛瓦愈发古朴。穿过月洞门,便是园林的核心——浴鸥池,池水清浅,倒映着岸边的亭台楼阁,池畔的“乳鱼亭”临水而建,木柱雕花虽已有些斑驳,却仍能想见当年文人雅士凭栏观鱼、煮茶论诗的光景。 沿池边小径缓步而行,岸边的古树遮天蔽日,老枝虬曲,想来已是数百年的光阴沉淀,树皮上的纹路深如沟壑,藏着江南的雨、姑苏的风。不远处的“延光阁”临池而筑,是艺圃的主厅,飞檐翘角倒映在水中,阁内梁柱挺拔,匾额上“延光”二字笔力遒劲,暗合“延揽天光,收纳山色”之意。坐在阁内的美人靠上,看池水悠悠,听鸟雀啁啾,偶有落叶飘落在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心头便生出几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这大抵就是明代文人追求的“逸致”,不刻意雕琢,只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里,藏着最本真的雅致。 园中的细节最是动人:廊下的漏窗雕着松竹梅兰,光影透过窗格落在地上,随日光流转成流动的画;墙角的青苔爬满石阶,像是时光留下的印记;偶有石桌石凳隐于树荫下,桌面还留着淡淡的茶痕,仿佛前一刻还有人在此对坐闲谈。比起苏州其他声名显赫的园林,艺圃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从容,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吴侬软语,或是园丁修剪枝叶的轻响,更显“小园极则”的韵味。 待日头渐高,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就细密的光斑,才恋恋不舍地踏出园门。巷口的市井声再次漫入耳中,豆浆铺的热气仍在升腾,而艺圃的清雅与静谧,却已留在了心底——那方小小的园林,藏在苏州的巷陌深处,藏着明代的风、江南的韵,藏着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诗意与从容,等着每个有心之人,循迹而来,与时光撞个满怀。原创作品 穿街过巷寻艺圃 随手拍艺圃 探寻艺圃造园艺术 分享游艺圃感受

0 阅读:4
图说途话

图说途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