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凌晨的基辅,爆炸声与防空警报撕破夜空,俄军75架无人机的密集空袭,给泽连斯基的拖延战术上了最现实的一课——实力不济还想在大国博弈中讨价还价,这种自不量力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明知美国已放出“不再无限期供武”的狠话,特朗普更是直言为乌付出3500亿美元,泽连斯基却仍想靠修改方案拿捏筹码,把28点计划精简为19点妄图争取更多让步。可他忘了,俄罗斯根本不买欧洲方案的账,只认美国直接传递的信息,而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武器与无人机群,就是最直接的施压:拖延换不来优待,只会招致更猛烈的打击。 一边是基辅77栋居民楼停电、5名市民受伤的战场现实,一边是美国11月27日的“最后通牒”倒计时,乌克兰早已陷入两边承压的绝境。泽连斯基或许以为能靠美欧撑腰博弈,但他显然没看清:乌克兰的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主导,美国要的是尽快停火,俄罗斯要的是明确表态,而他所谓的“拖延战术”,不过是自不量力的徒劳挣扎。 没有自主实力却硬要搅动博弈浑水,既挡不住俄军的火力,也留不住美国的援助,这样的自不量力,最终只会让乌克兰民众为政客的侥幸心理买单。毕竟,在实力说话的国际舞台上,光靠嘴硬和拖延,根本换不来想要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