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年,38岁的武惠妃刚刚去世,李隆基就对她的儿子李瑁说:“让你的王妃进宫陪我。”李瑁又惊又怒,但还是把王妃送上了进宫的马车。 武惠妃本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从小在宫里长大,姿色不赖,还会讨人欢心,开元元年就入了李隆基的眼。没几年,她生了几个孩子,可惜前两个儿子李一和李敏都活不到周岁就没了,上仙公主也早早夭折。这让她心里头直打鼓,生第三个儿子李琩的时候,她直接求李隆基把孩子送去宁王李宪那儿寄养,宁王妃元氏亲自喂奶养着。结果这招管用,李琩长得壮实,开元十三年才接回宫,封了寿王。 武惠妃地位水涨船高,开元十二年升惠妃,礼遇跟皇后差不多,她妈杨氏封郑国夫人,弟弟武忠也混上国子祭酒。她不满足于此,总想当皇后,李隆基也动过心思,可大臣们一听武氏上位,就想起武则天那档子事儿,集体反对。张九龄他们搬出历史教训,说这会乱了纲常,李隆基权衡再三,算了。武惠妃咽不下这口气,转头就瞄上太子位。当时太子李瑛是赵丽妃生的,早年赵丽妃得宠,可后来武惠妃横空出世,赵丽妃失势,三十四岁就死了。 武惠妃可不是省油的灯,她拉拢宰相李林甫,许以重用,还让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当眼线。杨洄这小子,盯着三兄弟的动静,天天报给武惠妃。李瑛他们酒后抱怨几句,武惠妃就添油加醋,在李隆基面前哭诉,说太子结党营私,要害她母子。李隆基起初没全信,张九龄劝得有理,这事儿先搁下。可武惠妃不死心,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她设了个局,派人传话给李瑛,说宫里有贼,让他们带兵甲来救驾。三兄弟一听,披甲持戈就冲进宫,结果李隆基早得了信,以为他们要造反,一气之下废了三人庶人,当天赐死。这就是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的事儿,三兄弟冤死,血溅殿砖。 武惠妃本以为稳了,李琩太子位十拿九稳,谁知她自己先出事儿。害死三兄弟后,她疑心病重,总梦见鬼魂索命,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八岁就病死了。李隆基伤心坏了,追封她贞顺皇后,葬敬陵,可丧礼只按妃份儿办,没全家服丧。这下李琩没了靠山,太子位泡汤。李林甫还想推他,高力士却说无嫡立长,李隆基转头封了三子李亨为太子。话说回来,李琩这人命苦,早年寄养在外,婚事也得母亲操持。开元二十三年,咸宜公主嫁杨洄,李琩在婚宴上瞧见杨玉环,年方十七,出身弘农杨氏,会弹琵琶,舞姿轻盈。他求武惠妃帮忙,李隆基宠儿子,一纸诏书,杨玉环成了寿王妃。两人婚后五年,日子过得挺和美,杨家也沾光,杨玄琰追赠官职,杨玉环叔伯们升迁。 可好景不长,武惠妃一死,李隆基后宫空虚,高力士荐杨玉环姿色天成,还懂音律。李隆基借赏乐的名义,多次召她入宫。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他下旨让杨玉环为窦太后祈福,出家女道士,法号太真,住进太真观。这名义上孝顺,实际就是变相离婚。李琩没法子,只能咽下这口气。没多久,宁王李宪死了,李琩请为义父守孝三年,避开风头。李隆基倒也准了,还下诏褒奖。天宝四年七月,李隆基给李琩娶了韦昭训的女儿韦氏当新王妃,一个月后,杨玉环册封贵妃,礼遇如后宫之首。杨玉环入宫后,李隆基日夜相伴,两人同好音律,她弹琵琶,他击鼓,宫里头叫她娘子,杨家一门飞黄腾达,杨国忠当上宰相,姐妹封夫人,骄奢淫逸到家了。 李琩这边,韦氏贤惠,给他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三子封王,他彻底退出权力圈子,不问朝政,过起低调度日。杨玉环在宫里头也没生养,李隆基宠她宠得没边儿,千里送荔枝,七百工匠专给她做衣裳,杨家姐妹出入禁中,公主见她们都得站着。这风气一开,官员们争相贿赂,杨家别墅比着盖,虢国夫人看上谁家地儿,直接带人拆了重建。杨玉环后来性子也变了,爱吃醋,几次跟李隆基闹别扭,还被赶回家,可李隆基离不开她,又接回来,宠爱更甚。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了,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带二十万大军反叛,很快就破洛阳,杀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也败了。李隆基慌了,六月带杨玉环、杨国忠和皇室出逃蜀中,李琩随行护卫。行到马嵬坡,禁军哗变,陈玄礼带人砍了杨国忠,将士们堵住驿站,高喊不杀杨贵妃就不走。李隆基没法,高力士劝他保大局,李琩奉命安抚军士,眼睁睁看着杨玉环缢死在佛堂梨树下,年三十七。乱军抬尸裹白布入棺,李琩转头策马,继续西逃。这最后一面,两人已物是人非,杨玉环从寿王妃变贵妃,再到乱军刀下亡,李琩从差点太子到闲王。 乱后,李隆基回长安,当太上皇,李亨即位肃宗。李琩封赵王,赐田宅,日子宽裕。韦氏和孩子们伴着,他含饴弄孙,王府里孙辈绕膝,笑声不断。大历十年正月,李琩病逝,年五十六,追赠太傅,葬长安东南。韦氏守丧,王府从此安静。想想李琩这辈子,母亲害人反害己,妻子被父夺走,太子梦碎,乱中目睹旧人死,可他没搅和权斗,保全了自己一家。搁现在,这叫明哲保身,古时候却有人说他窝囊。其实,在帝王家,能活到五十六,子孙满堂,已是难得的善终。安史之乱那场大火,烧掉大唐盛世,也烧掉多少人命,李琩算捡了条命,过上普通王爷的日子,也就图个清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