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出的不是警告,而是最高级别的生存预警!很多人以为台海冲突拼的是导弹和航母。错了!真相是,比炮火更致命的,是美国精心设计的“国家发展连环坑”。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连环坑”中的第一个坑,就是产业链的“精准绞杀”,11月12日美国财政部刚更新制裁清单,又有4家中国企业被塞进SDN清单,用的竟是“涉伊朗采购”这种无比牵强的理由。 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就是在延续他们的老套路,10月刚制裁96家,11月就加码到140多家,重点盯着半导体、精密制造这些核心领域,这就是要断了中国制造业的“毛细血管”。 要知道制造业占咱们GDP的27%,1.3亿人靠它吃饭,美国兰德公司也早就在报告里写明,要“用非军事手段瘫痪中国高端制造”。 更阴的是,美国还撺掇盟友跟风,11月4日中俄总理会晤时,米舒斯京就提到“西方试图切断产业链”,现在日本、荷兰都在收紧对华技术出口,这招比在台海摆航母狠多了,不用打人却能饿死人。 第二个坑是金融“核弹”,想直接炸穿我们的钱袋子,这事俄罗斯最有发言权,2022年被踢出SWIFT后,海外资产冻了3000亿,卢布暴跌40%,这阵痛甚至持续到了现在。 11月5日俄罗斯财长在北京宣布,中俄贸易99.1%都用本币结算了,美元欧元降到“统计误差水平”,在秀合作的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美国早就在推演把中国踢出SWIFT,还计划冻结咱们在美7590亿美元国债。 11月10日美国国会刚通过《国际支付制裁法案》,连第三方用美元和中企交易都要被连坐,海关总署11月22日就有数据,5家汽配企业因为结算卡壳,已经停了东南亚的订单,这就是前兆。 有人觉得,咱有3万亿外汇储备不怕,可储备里一半是海外资产,真被冻住,企业进口原材料都没钱付,这比打输一场海战还致命。 第三个坑是能源“锁喉”,妄图掐断咱的生命线,波波夫在预警里专门点了马六甲海峡,咱们80%的原油进口要走这,歼-10部署苏拉威西岛就是为了守护这条航道。 可美军“里根”号航母11月一直在附近游弋,还联合新加坡搞“海上拦截”演习,《星条旗报》甚至放话“48小时就能封死海峡”。 咱们原油对外依存度72%,现在炼油厂的库存也撑不了太久,美国一边摆军事威慑,一边撺掇沙特减产,11月油价从80美元涨到92美元,就是想提前榨干咱们的储备。 好在咱们早有准备,11月中俄总理会晤公报里明确写着,要“深化能源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新的天然气管道已经在推进,南海气田也在投产,马六甲的依赖度从82%降到了65%,可这根弦绝不能松。 第四个坑是科技“断代”,想刨了我们的未来根,美国清楚,现在拼的是下一代技术,所以11月以来一直在堵咱们的科技路。 中俄会晤公报里专门提了“加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合作”,这背后就是美国的封锁压力,他们不仅卡芯片,连工业软件、科研合作都卡。 斯坦福大学刚停了和清华的量子计算合作,OpenAI也断了中国企业的API接口。科技部11月数据显示,咱们高端芯片进口依赖度还91%,美国就是想让咱们在AI、量子这些领域永远跟在后面。 俄罗斯之所以这么急着提醒,因为他们被这套组合拳打伤了,GDP三年跌了18%,连运动员都被禁赛,这种“全方位绞杀”的滋味,他们不想中国再尝。 11月4日,米舒斯京说“西方制裁比炮弹伤人”,这话太真实了,美国对俄只卡能源军工,对华却是全领域包围,连稀土加工企业都要游说欧洲制裁,连坐采购方,这狠劲翻了十倍。 但美国下手再狠,咱都有办法破解,金融上,中俄贸易99.1%本币结算是标杆,中石油11月20日用人民币付了1200万吨原油款,绕开SWIFT的路越走越宽。 产业链上咱甚至反将一军,11月把钐、镝等稀土加工技术纳入管制,国际钐价从1400美元飙到3.8万,美国通用的生产线直接停摆,谁让全球92%的稀土加工产能在咱们手里。 能源上,除了中俄合作,南海流花气田11月15日投产,年供气够1000万户用,马六甲的枷锁正在松开。 科技上,中俄会晤定了要“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合规合作”,咱的国产芯片也在突破,14纳米量产稳步推进,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11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说得好,“真正的国家安全是大系统的韧性”。 美国想靠“连环坑”拖垮中国,纯是打错了算盘,他们低估了咱14亿人的大市场,忘了中俄背靠背的战略协作,更忘了中国人越压越硬的性子。 咱们既没松军事准备,福建舰海试、歼-10部署一个不落;更没忘练内功,产业链自主、金融抗风险、能源多元化齐头并进。 要知道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别人恩赐,而是靠自己闯出来的,这才是对美国阴谋最狠的反击,也是对俄罗斯预警最好的回应。
